近年来,蚌埠市文化馆坚持以党建引领,紧紧围绕蚌埠市精神文明工作部署,以文艺聚力,用精彩的文化活动、贴心的公益培训、优秀的文艺创作,努力建好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活动,用艺术点亮生活,保障群众享受高品质的文化生活,让文明浸润城市。
打造文化阵地 构筑精神家园
市文化馆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经过升级改造后,该馆不仅拥有多功能厅、讲义厅、戏曲排练厅等,还打造了面积4500平方米的剧场,可容纳观众500余人。
市文化馆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筑牢文化涵育根基的同时,依托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增强发展软实力。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文体活动提供广阔的平台,推出了一批优秀群文作品,策划、创作的泗州小戏《欠条》、小品《改道》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扶持作品,安徽省仅蚌埠两个节目入选;歌曲《风从远方来》等3个作品入选安徽省新时代题材创作工程项目;省文旅厅在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中推荐20个作品参评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其中蚌埠8个作品被推荐参评。指导创作的泗州戏表演唱《画红船》、天津快板《红孩子》、舞蹈《春之祭》获得2021年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一等奖,舞蹈《QQ小农场》获二等奖,舞蹈《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快乐布谷》获二等奖。
“今年,市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我们将以此次评估定级为契机,大力加强业务建设、提升服务效能、促进改革创新,持续推进群众文化繁荣发展,切实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市文化馆馆长王晓东表示。
繁荣本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
今年的6月11日,是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单位,市文化馆邀请18名非遗传承人,现场亮绝活,充分展示了蚌埠的深厚底蕴与文化魅力。
一直以来,市文化馆稳步推进各项保护、传承工作。截至目前,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省级非遗项目20个,市级非遗项目50个。为落实繁荣本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工作,市文化馆多个品牌活动持续开展,如每年都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蚌埠剪纸、武术、花鼓灯等蚌埠传统非遗项目,增强文化自信。组织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实现传承与创新。同时,非遗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等活动,让非遗文化更好地走近各个群体,推动了非遗在全社会的普及。
以数字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外延,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馆。市文化馆发挥专业特长,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安徽省文化云、安徽省公共文化云、蚌埠文化云、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以丰富的线上文化供给,提高文化服务的便捷性、覆盖面和实效性,让昔日的舞台不再局限于一方小天地。相继推出走进非遗、云上学好课等栏目,持续通过云课堂、云讲座、云观展等形式上新文化服务,以文化人、以艺暖心,为市民增添了便捷的远程学习方式和高雅的艺术享受。
文艺志愿服务 点亮百姓生活
近年来,市文化馆在艺术培训、文化普及工作中,打破传统思路和模式,请来艺术院校的教授、专业院团的演员、文化名人等“外援”,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每年到市文化馆参加培训的人数有近千人次。高质量的免费公共文化服务,让很多热爱艺术的市民燃起追逐艺术的梦想。
“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不仅发挥了文化馆事业的社会效益,也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市文化馆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的同时,也培养输送了一批批文化人才。”王晓东表示,经过培训,不少学员在音乐、舞蹈等方面有显著提高,有的学员还成为了市文化馆的文化志愿者。志愿者发挥各自文艺特长,在声乐、舞蹈、表演等方面,深入各自所在的行业、社区,形成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文化服务深入每个角落、直达群众身边,为蚌埠的城市精神彰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