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蚌埠市大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913个行政村村均收入43.55万元,两年内全省排名实现从末位跃升至第四。
“去年咱村集体经济收入16.35万元,今年有望突破60万元。”昨天上午,淮上区龙庙村党支部书记朱梦龙一见到记者,就颇为自豪地介绍:村里有经济林362亩,精养鱼塘420亩,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不断壮大。
龙庙村位于沫河口镇西,人均占有耕地1.2亩,村民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和蔬菜大棚种植为主,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去年“两委”换届选举,朱梦龙和其他4名党性强、能力强、作风强、群众认可的致富能人、创业能手进入班子。在他们的带领下,经济价值低的杨树被换成经济效益高且有观赏价值的晚秋黄梨。“杨树砍伐卖了55万元,梨树林以每年每棵10元的价格对外出租,预计年收入1.5万元。”朱梦龙一边算账一边告诉记者,每年春天杨絮都惹人烦,梨树却有梨花看,所以村民很支持这一决定。村里还有200亩鱼塘,过去被农户侵占,垃圾、污泥、杂草淤塞整个鱼塘,人人路过要绕道。后来,村“两委”决定收回鱼塘,改造后对外发包,当年获得租赁收入4.8万元;再加上闲置校舍和老村部对外出租的费用,村集体经济收入蹭蹭上涨。
不止龙庙村,今年上半年,蚌埠市913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总额2.36亿元,村均25.94万元,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有110个。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龙庙村的经验说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事实上,蚌埠市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从财政资金、发展用地、金融支持、税费减免、奖励激励等5方面出台17条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重点扶持村予以配套补助扶持,并从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班,加强日常调度指导。
在此基础上,以县(区)为单位,立足地理区位、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编制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将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同步规划、同向推进,把集体经济作为乡村干部培训“必修课”、新进班子成员“岗前课”,先后举办能力提升班20余期、“村书记论坛”12场,邀请专家领导专题授课60余场。
一个村单打独斗力量太薄弱,蚌埠市近年来还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跨村、跨乡镇实行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以股份合作方式建设标准化厂房(产业园区)。目前,龙亢镇2万平方米集体经济示范园全面建成运营,五河县建成6个乡镇产业集中区,固镇县建成2个乡镇产业园。此外,不少村集体还探索以“村党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形式自主经营,发展规模经营。仅今年午季就有103个村通过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大托管,经营土地约14万亩,村集体经营收益近1000万元。
“如今,发展成效已成为评先树优、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采访中,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蚌埠市有3名发展成效较好的村党组织书记被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5名乡镇党委书记和2名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因工作推进不力被约谈;还有20个产业基础好、发展思路好、项目前景好的“三好”集体经济强村被拍成纪实教育片,总结出17个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案例推广宣传。
几年的不懈努力下,蚌埠市村集体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占比从2019年的不足4%提高到28.69%,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被全面消除。该负责人表示,用“真金白银”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力争今年强村比重超40%、经营性收益占比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