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小龙虾江湖华山论剑的时候,各大门派齐聚夜市,这片江湖风云再起。各种口味层出不穷,各个门店你追我赶,各显神通,各领风骚。
对各位看客来说,炎炎夏日,配上几瓶啤酒,约若干好友,在这场小龙虾的武林争霸中开始一场美食盛宴,逍遥快活赛神仙。
扭开虾头虾身,嘬一口虾黄,捏住虾尾,扯出虾肉,往嘴里一丢,一气呵成,是蚌埠人闭着眼睛都会的操作,毕竟这门“绝学”蚌埠人已经练了四十多年。这里是公认的最早让小龙虾走上餐桌的地方,在江湖上还没有那么多门派时,蚌埠人就已经打响了小龙虾的开山之作——卤味小龙虾。百米长的蚂虾街当年在全国引领了品味小龙虾的风潮,一时多少豪杰,雄姿英发,蚌埠成为当之无愧的小龙虾第一城。
第一城,嘬虾有多早?
1979年,南山路一条百十米的街巷里,一个叫石顺利的人摆了个小摊,第一次将卤味小龙虾做成了美食。石顺利也成为中国较早拥有“虾王”商标的人。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石顺利的小龙虾已声名鹊起,人们也亲切地将这条街称为“蚂虾街”。
1986年,跛脚商人孙信亮看到了小龙虾的火爆,放弃水果生意投身餐饮,主打小龙虾。要和“虾王”竞争,绝非易事。虽身有残疾,但那时天不亮,孙信亮就骑自行车去大河湾收虾,并且苦心研究做虾的口味。
有了竞争对手,也激发了石顺利的斗志,短短几年,他们各自创新了小龙虾的做法,油爆、红烧、卤味、麻辣、蒜蓉等各种口味出现了。
小龙虾的江湖因为口味不同,逐渐开始分出了各个流派。
1993年,吴孝怀进入蚂虾街,靠着灵活的头脑和经营思路,打出了“产销一条龙”的好牌,还为去除小龙虾的腥味,开发出了“啤酒虾”。
至此,“小龙虾江湖”正式形成。一时间,江湖轰动,群雄奔走相告。一场关于石顺利、孙信亮和吴孝怀“三分天下”的大剧拉开。他们各出奇招,各种宣传手段闪亮登场。石顺利注册了“虾王”商标,吴孝怀不仅喊出了“要想吃好虾,东头老吴家”的口号,还办起了“小龙虾杯”活动,出身草莽的孙信亮则“自己为自己代言”,竖起了整条街最大的招牌。蚂虾街在“三巨头”的带领下,成了全市夜市最热闹的地方,不足百米的街巷每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客高达2万多人次,虾壳更是整车往外拉。
当年三巨头之一的孙信亮告诉记者,1997年-1999年是蚂虾街最火爆的时期,他在那个时期创下的最高销售纪录是一晚卖出2吨虾,那时的蚂虾街,火爆程度绝不亚于今日的淄博烧烤,“天南海北的人都是奔着蚌埠小龙虾来的,那时候蚂虾街从来没有隔夜虾,一只都剩不下来,根本不愁卖。”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蚌埠小龙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打擂者”出现,他们齐聚蚂虾街,让这条不足百米的街巷一时间人声鼎沸、水泄不通。1994年,蚂虾街只有4家虾店,1997年就发展到17家。小龙虾也火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只要外地人来蚌埠就一定会去蚂虾街。
到了1998年,蚂虾街已经成为整个安徽省最大的小龙虾集散地和消费市场,彼时,在小龙虾的产业中,潜江和盱眙还极少被人提及。蚌埠将小龙虾玩得风生水起时,在潜江,小龙虾才卖2毛钱一斤,是上不得台面的食物。
当时的盱眙把自己出产的小龙虾送到蚌埠销售,看到蚂虾街生意火爆得一塌糊涂后,由县长带队来“考察”学习。
蚂虾街的生意如日中天,似乎无人可以撼动,“吃虾第一城”并不介意其他地方也加入进来。所以,对其他地方来学习的竞争者,蚌埠的态度是毫不在意,毫无保留。
到了2002年,蚂虾街日吞客量达到了三四万人次,虾店也发展到了六七十家。群雄争锋,家家都打出了“虾王”的旗号。至今,提起这些数字,孙信亮不但倒背如流,更是难掩豪迈之情。
敢出来行走江湖的,都得靠真材实料,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有的“虾王”已经湮灭在这个残酷的江湖,有的新“虾王”一身闯劲刚刚起头,还有的“虾王”一直身在江湖见证历史。
人生如梦,大浪淘沙。
江湖上从不缺故事,因为小龙虾这个占据C位的主角每每都能让整座城市的夏天躁动起来,一代又一代“虾王”为之痴迷,也在不断修炼本领、升级进阶。
波澜壮阔的红色浪潮
淮水汤汤,滋养大地,一本蚌埠小龙虾历史也是蘸着淮河水写下的。不仅让小龙虾爬上餐桌,蚌埠人做大小龙虾的决心从餐饮走向了种养、深加工、电商等领域,开启了小龙虾产业发展新时代。
春天养虾、夏天种稻、秋天田间套养螃蟹,田里一年四季没有闲时,养殖户黄跃宗掐指一算,“现在正是大规模出货的时候,不但蚌埠城区龙虾馆找我拿货,江苏盱眙也有大客户,光卖小龙虾,一年进账300万元没有问题。”
在五河县武桥镇武桥村高士维龙虾养殖基地,负责人高士维这两天也在忙着将小龙虾收网发货。“个头大的能卖到40多元一斤,市场供不应求。”高士维笑容满面,他的小龙虾养殖基地总面积200余亩,同样实行“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每年6月至11月份种稻,12月至来年6月份养虾,预计今年小龙虾产量将达到10万斤,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多收、渔粮双赢”。
“稻虾共作”产业兴旺,也为当地村民致富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我们每天向市场供应40000斤小龙虾。随着气温上升,小龙虾产量还在不断增加。”五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本龙介绍,小龙虾是蚌埠特色水产品之一,五河水美虾蟹肥,是当季蚌埠美食——小龙虾的主要产地。近年来,五河县大范围推广“稻虾种养”农业,更健康环保,小龙虾非常受市场欢迎。
一口气红烧出500斤小龙虾,这阵势,烧得过瘾,吃得解馋。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在蚌埠卫食园的工厂园区里,一场聚人气、接地气、冒热气的龙虾盛宴,让全国网友过了眼瘾。
随着烟雾升起,热完锅的烧虾师傅们开始往大锅里倒油、放入葱姜蒜和秘制调料,随后倒入小龙虾进行翻炒。最终在10位大厨通力合作下,历时3个小时的卤制,装有上千只小龙虾的大锅终于揭锅,现场洋溢的鲜香味道,“馋哭”了网络平台直播间里的一众吃货。
近年来,围绕小龙虾养殖产业,我市着力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民俗景点,大力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理念。在五河县精品旅游线路推介上,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顺河老街,以沱湖龙虾为代表的龙虾基地均被重点推介。
20多年前,盱眙的小龙虾卖到蚌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现在,五河沱湖养殖的小龙虾被拉到盱眙,在湖水里“洗个澡”,就被冠以盱眙小龙虾的名号卖给游客。不过也恰恰说明了,蚌埠养殖的小龙虾,品质一流。
四十多年炼成的金字招牌
二十多年间,小龙虾成了席卷全国的美食,成就了几千亿级的产业。
比起其他靠小龙虾成网红的城市,蚌埠显得有些落寞,但在“小龙虾江湖”中,他从未离场。
小龙虾曾给蚌埠带来的荣耀,至今依旧刻在每个蚌埠人的基因里。
5月19日,“5·19蚌埠龙虾啤酒嗨玩节”正式开幕。
这场盛会,蚌埠人已经酝酿了四十多年。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勤劳朴实的蚌埠人民秉持“工匠精神”,坚持不懈,建成了集选育繁育、生态养殖、餐饮物流、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完备产业链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龙虾美食文化。
以小龙虾为主角的节日,在珠城大地上悄然兴起,打造小龙虾产业、小龙虾文化、小龙虾经济、小龙虾饮食等成为集“文化盛典、经贸盛会、美食盛宴”于一体的文化品牌。
四十多年过去了,蚌埠人为了小龙虾行业崛起的拼搏精神没有半分消减。小龙虾盖饭、小龙虾包子、小龙虾烧烤、小龙虾火锅、小龙虾披萨等等“小龙虾+”的美食层出不穷。
“我们做了40多年小龙虾,看着无数‘大侠’在这片江湖浮浮沉沉,看着蚌埠从赛道最早起跑到渐渐落后,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对我们来说,做好小龙虾已经不是为了一家一时之利,而是为了城市荣誉而战,为了小龙虾第一城的招牌而战。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次我们想让小龙虾第一城进入全国人民的视野。”阿财老铺经营者朱海霆说,蚌埠人重塑昔日小龙虾辉煌的决心,从没有改变。这次有政府搭台,给了商家各展其能的舞台,也给了商家更多的底气和信心,势必要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欢迎八方来客。
今年,蚌埠举办盛会,全城人民共襄盛举,尽全力擦亮“中国小龙虾第一城”的金字招牌,欢迎五湖四海的游客到蚌埠来品美食、赏美景。
节会搭台,经济唱戏。龙虾啤酒嗨玩节,蚌埠已经在借力寻找巨大的商机。小龙虾掀起的红色浪潮还在不断向外延展。
在蚌埠已经拥有了多家主打小龙虾餐饮店的老厨餐饮创始人孟飞,这个夏季将自家的小龙虾店开进了合肥。“这几年走出蚌埠的龙虾店很多,我们将蚌埠的美食文化带到更远的地方,有一种没辜负‘小龙虾第一城’美誉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但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也绝不会丢了大本营。蚌埠这座小龙虾之城,汇聚了几代人的心血,不论我们走出去多远,根和魂都在这里。”孟飞说,随着知名度的逐渐打开,蚌埠小龙虾近几年在外地很有市场,不少同行都在外地开了分店,但不论把店开在哪,“蚌埠小龙虾”的标签都是大家最得意的招牌。
蚌埠小龙虾江湖的传奇故事还在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