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显著标志,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无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太湖之滨奏响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激扬乐章。本报今起推出“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专栏,充分报道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营造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浓厚氛围,为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提供澎湃动力。敬请关注。
高屋建瓴擘画的改革蓝图,在一笔一画的用心描绘中,正化作新时代新征程上千帆竞发、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而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推进,催生出一系列破立并重的积极举措,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将视野从全局投向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长三角区域,投向长三角几何中心的无锡,这座百年工商名城正从改革中凝聚起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从一项项统计中可窥全貌:“中国企业500强”等四张榜单入围企业数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实现全省“十一连冠”、人均GDP连续四年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在4个地标产业集群和6个优势产业集群之外,低空、人形机器人等“5+X”个未来产业,成为万亿之城无锡续写未来荣光的新支点。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持续推进的经济体制改革将引领无锡走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蹚出发展“新路”,锻造产业竞争优势
7月,远景动力智能电池二期项目即将竣工。项目布局行业最先进且完整的工艺技术,建成后为海内外头部车企客户提供最新一代的电池产品。与此同时,远景倾力在江阴打造碳中和技术产业园,形成“龙头企业+专精特新”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集群。前不久,美国《时代》周刊发布2024年“全球100家最具影响力企业”,在多个领域代表中国风电最高水平跻身全球一流的远景,毫无争议地入选。
近年来,无锡始终把“强富美高”作为一切工作的总纲,纵深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和创新驱动核心战略,2017年成为全国地级市中第二个GDP超万亿元城市。进入新时代,无锡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把做强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和强市之要。去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
系统施策中做强现代产业集群,诸多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改革实践,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2022年9月,《无锡市关于构建“465”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短板,提出以集群培育和产业强链为主要抓手,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兼顾产业发展的速度和力量,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但在土地开发强度过高与土地利用碎片化的矛盾面前,政府全面提升集群治理水平的决心与专业服务支撑不足的状况形成反差。无锡系统重构“465”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中枢,探索“纵向联动+专业支撑”的集群发展新模式:出台《无锡市关于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联动全市近百家园区打造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特色园区,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并推动全市30多家发展促进组织围绕产业运行监测、集群发展研究等方面持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蹚出转型升级“新路子”,这项探索前不久入选江苏制造强省建设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榜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士表示,江苏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作为制造业强市的无锡,必然要挑起“破难题”“探新路”的使命。目前,全市有近百家园区参与其中,去年全市完成低效用地腾退超万亩,建设园区载体面积超400万平方米。
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近年来愈加深入。去年,无锡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465”产业的重点方向,推出整合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市级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设立总额不少于100亿元的多支专项产业投资基金等举措,促进“无锡板块”做优做强。“产融结合是无锡金融产业的底层逻辑。”市委金融办相关人士介绍,上半年全市新增5家上市公司,新增总数和新增境外上市数均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市A股上市公司总数已增至124家,位居全国第8,总市值约9400亿元。
向改革要活力,“465”成为无锡产业攀升的利器。截至去年,无锡重点产业集群实现规上营业收入1.99万亿元、其中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达6个,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均为全省第一。
向创新要动能,顶层设计构建生态体系
4月中旬,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签约落户无锡。三地的创新势力携手齐聚经开区,志在破解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中的关键问题“缺乏灵巧智能”,提升机器人灵巧手和具身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能力。
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未来产业已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亦是当下无锡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现实写照。一批和本地产业基础、创新生态高度契合的未来产业,在无锡呈蓬勃之势。
低空经济:依托600亿元基金群招投联动,一批整机、飞控、动力、能源系统及核心组部件等低空产业链核心环节的企业和项目落户梁溪科技城;
人形机器人:优必选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暨优奇智能总部项目开工建设,打造全市首个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概念中的“黑科技”将在此开启大规模商业化;
合成生物: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无锡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研究中心,以及滨湖区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规划、惠山合成生物学应用平台……今年以来,无锡在合成生物领域动作频频。
量子科技:6月底,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进入设备调试冲刺阶段。作为国内较早布局量子科技产业的城市之一,去年全市列统量子科技企业总营收突破4亿元,同比增长约60%。
未来产业是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并存的前瞻性产业,需要统筹下好“先手棋”。从去年到现在,无锡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围绕量子科技、低空经济以及未来产业的行动计划、实施意见,梳理产业链图谱、明确重点任务,为产业发展全方位部署“成长要素”。
由未来产业的培育可以发现,科技创新路径的顺利实施,与制度强支撑密切关联。去年,无锡市出台科技创新“1+4”政策意见——这是我市科技领域首次集中、系统制定的政策文件。今年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就进一步加强科创载体建设推出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出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行动方案,构建企业的“成长生态体系”。
弥补科创资源的“先天不足”,以“无”字开篇的城市通过极富创造性的探索写下了创新“有”为的鲜活实践。一方面,牵手大批“顶流”高校共建科研机构,打造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新范式,无锡由此成为不少科研院所创新成果“1—10”转化的“第一站”;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将前端触角贴近科创资源丰沛的地区,目前全市科创飞地总数达到58家,在孵企业320家,牵引52家企业在锡注册落户。
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无锡创新创业氛围热流涌动。一组组数据,标注无锡不断跃升的创新能力:到2023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12453家、6325家,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4家、企业技术中心113家、均创历年新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升至3.38%。
以“营商”促“赢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如何让有科创能力、发展潜力的企业在锡留得住、长得壮?从政策配置、市场协同,到人才招引安置、研发转化推动,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长型营商环境是“必选项”。
6月6日,无锡发布优化营商环境“锡十条”,至此营商环境改革迭代至“7.0时代”。市发展改革委人士介绍,从“1”到“7”,改革重点更加明晰,汲取广大企业诉求以及对无锡营商环境的实际感受和意见建议,新方案在常态化推进150项改革事项清单的基础上,突出推进优化营商环境“锡十条”,推出“1+6+n”增值服务链条体系、实施企业监管“五联动、五提升”改革等全新举措。无锡优化营商环境正在走一条从完成“规定动作”到开发“原创举措”的改革创新之路。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有为的政府”,又要“有效的市场”。
立柱架梁、精准施策。面向新兴领域,无锡聚焦法制创新,助推产业的领先“身位”。2022年9月,无锡修订《无锡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2023年3月,推出全国首部车联网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无锡市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形成“1个地方法规+1个行动计划+1个管理细则+n个标准规范”的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如今,无锡车联网场景日趋多元,展露出市场化、商业化潜力。前不久,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通知,确定了20个城市(联合体)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无锡入选。
创新服务、铺路搭桥。6月,一场服务纺织服装产业重点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以“政企面对面”的形式开展。政府号召,企业响应,行业专家、金融机构、纺织企业共同探讨传统纺织产业如何抢抓机遇、转型升级,专家们现场为这些传统企业“撩开”生发新质生产力的“窗口”。
随着一系列举措的落地开花,经营主体活力、制度活力和社会创新力被激活。去年,新登记经营主体增长11.7%、总量超113万户,年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63家、全省第二。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结论中,无锡获评“最佳口碑地级市”;在另一项关于“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的评选中,无锡也已连续4年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