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两米坠落后的“重启”人生

张伟在做康复治疗。(资料图片)

台传媒记者葛星星

3月28日,又到了张伟复查的日子。刚下过一场雨,台州市康复医院花园小径上,一双磨旧的工装鞋在水中踩出蜿蜒的印记,53岁的张伟迈出颤抖却坚定的步伐。没走几步,妻子杜丽赶忙上前搭了把手,“慢慢来,路滑,我扶着你。”

两米坠落造成高位截瘫,这副被命运按下暂停键的躯体,在200多个昼夜后开始快进。张伟说,让他“重启”人生的,是台州市康复医院医护人员科学适用的治疗、朝夕相处的陪伴以及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

人生只剩天花板

出事前,张伟是一名保安。去年8月的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值勤巡逻,突然脚底一滑,从两米高的土坡跌落。“后背着地那瞬间,我听见‘咔嚓’一声……”伴随着监护仪冰冷的滴答声,张伟收到了脊髓损伤造成高位截瘫的诊断书,“想到以后的人生,只能盯着头顶的天花板度过,我感觉生不如死。”

去年8月28日,张伟转入台州市康复医院。刘慧是张伟的康复师,每次做治疗,她总看到张伟在流泪。“我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躺在床上就跟‘活死人’一样,连眼泪都没法自己擦。”张伟非常绝望,内心也很焦急,只能一遍遍问医生,“我什么时候能站起来?我是不是永远站不起来了?”

做康复治疗时,刘慧都会鼓励他:“我们专业系统地评估过,你是有恢复希望的。康复本身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只要有信心,坚持努力训练,就能胜利。”

沮丧的时候,张伟把大伙的话当“谎言”,他总觉得“医生都是骗骗自己、安慰自己的,这样的日子根本看不到头”。

直到治疗3个月后,他可以在床边坐起来了,这是“由躺向走”的关键性一步,“那时候,我才看到了曙光,也终于充满了斗志”。

他们就是我的家人

针对张伟的情况,台州市康复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专家陈恩彬带领医护康团队,对其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量身制定了阶段性的康复计划和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康复大厅的智能训练系统见证着血肉与机械的鏖战:悬吊训练中,他如提线木偶般在空中划出扭曲轨迹;电刺激治疗时,青筋暴起的小腿在电流中跳成痉挛的琴键。治疗师的笔记本里记满刻度:第30天脚趾微颤,第68天腰部抬起硬币高度,第150天在减重跑台上蹭出0.3米……

“我以前以为护士就是打打针送送药,哪里知道他们会这么细致。对待我就像跟家人一样,每天都督促我完成康复作业,还需要注意些什么……”朝夕相处中,张伟能说出病区每位护士的名字,心态也一天比一天好。

有一回,张伟正在楼道里练习走路。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双上肢无摆动,显得有些焦急和气馁。

护士陈佳雯看到了这一幕,走到张伟身边,“张哥,走完这段路,我就奖励你一个蛋挞。”张伟听罢笑了笑,重新调整姿势,10米长的路用了3分钟,挑战成功!

不一会儿,一个热气腾腾的蛋挞送到了病房。张伟说,小小的蛋挞,甜到了心里,至今回想仍十分美味。

战胜苦难向阳而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话,成了张伟的座右铭。

住院期间,每天的治疗排得满满当当:坐、站立床、站立、提腿、增加肌力、艾灸、手功能恢复训练……重复上千乃至上万次的练习,终于换来了感知力不断回归,大脑发出的指令开始有了行动上的回应。如今张伟可翻身起床,短时间走动,独立完成刷牙、洗脸、吃饭等简单动作。

“真想不到,一个高位截瘫、全身不能动弹的病人,现在能动起来、站起来、走起来!”妻子杜丽惊喜不已,虽然照看病人很辛苦,但看到丈夫的变化,对医护人员的感激油然而生。

张伟的故事也在病友之间传开了。有一个小伙子经常摇着轮椅来找他:“张哥,教教我怎样让脚趾动起来吧。”

“当一个人的伤疤开始发光,它便成了所有人的路标。”脊髓损伤康复科护士长李静静说,张伟的坚持让其他患者坚信,“这条路,真的能走通。”

今年3月19日,张伟出院。临走前,他换了件新衣服,向医护人员献上锦旗,还挨个给同个病房的病友打气鼓励。治疗的路还很长,张伟需要定期复查,还要坚持居家康复。

有些坠落,是为了让生命站成更高的姿态。无论怎样,冬天已经过去了,春暖花开,生活总会向阳而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1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