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上次开的药吃完了,这次请他看看要不要调整。”日前,73岁的丹徒区世业镇居民陈家龙来到世业镇卫生院,挂了慢病科的号,看的是专家门诊,专家来自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小病不出岛,大病有依靠”,10年改革探索,世业镇的医疗条件、医护服务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小岛上的1万多居民有了贴心“医”靠。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推进健康镇江建设,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织密兜底保障网络,以质致远,镇江不负“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使命。
纵深推进健康镇江
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作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重要论断的发源地,镇江锚定“健康城市示范市”目标,纵深推进健康镇江建设,先后被评为首批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全市人均预期寿命由2014年的77.41岁提升到2023年的80.1岁。
2015年,世业镇卫生院与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联合门诊。从那时起,市一院的专家定期到世业镇卫生院坐诊,让岛上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挂到专家号,安心看好病。世业镇卫生院与市一院的联合门诊,是镇江努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具体实践之一。
建立健全医联体分工协作机制,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4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完善医院与社区分工协作机制建设……目前,镇江全市共构建3个城市医疗集团、6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8个专科专病联盟,建成7个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15个省社区医院、4个二级社区医院、20个省甲级村卫生室。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开设135个全-专联合门诊、20个康复联合病房,627支家庭健康责任团队当好群众的健康“守门人”,全市常住人口和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为38.82%、76.06%。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镇江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镇江不断优化全周期健康管理,切实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市建成21家市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与服务站,世业镇卫生院今年获评全省基层慢病运动健康干预优秀实施单位。广泛开展健康素养普及行动,推进“健康细胞”建设工程,建成全省首家健康科普馆,建立健康素养巡讲师队伍,每年举办健康巡讲、讲座2000场次以上。加强体育场馆、健身广场等设施建设,拥有各级各类体育公园180个、健身步道1000余公里、多功能运动场超100个、健身路径3573套,城市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0%以上。
2023年,镇江全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41.79%,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30年≥30%的目标值,高于江苏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不断夯实民生之本
高质量发展动能强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有松弛感的生活,镇江环境很好,房价不高,发展环境也不错,我希望能在镇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今年11月,在2024“相约福地 才聚镇江”在镇高校秋季联动双选会江苏大学专场活动现场,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三学生董文权说。
江苏大学专场活动是市人社局“先锋领航 ‘就’在镇江”书记项目现场推进会的第一站。当天的招聘会,市人社局组织50家重点企业进场,提供的岗位多,待遇优厚,吸引大量应届毕业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镇江通过不断释放就业红利,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就业服务等,不断夯实“民生之本”。
不断加大就业民生投入,每年编制预算就业创业资金1亿多元,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实施政策惠企行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各项稳就业政策措施,打出“降缓返补提”援企稳岗政策“组合拳”。2017年以来,累计为8.72万家(次)企业发放普惠性稳岗返还资金7.32亿元,向51家困难企业发放资金0.86亿元。
加大政策惠才力度,实施大学生“聚镇”计划和青年人才“归雁”计划,落实安居生活、就业创业、优选培养等惠才政策。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结对帮扶,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帮扶活动,分类帮扶“4050”、低保、残疾等就业特困人员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截至目前,零就业家庭连续227个月保持动态清零。
聚焦新成长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新生代农民工、企业职工等“四大重点群体”,重点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的办学模式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在全市培育了一批新型技能劳动大军和高素质的“镇江工匠”。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
幸福镇江底色更暖
干净整洁的小院,坚固平整的地面,阳光透过崭新的门窗,将房间照得通透明亮。近日,丹阳市珥陵镇大施村村民蔡大妈搬进了新房。
蔡大妈和丈夫是再婚家庭,丈夫因脑梗常年行动不便。今年6月,珥陵镇大施村民政工作人员在困难群众巡访中了解到蔡大妈家的困难,随即为这家人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危房改造项目。搬进新房后,蔡大妈乐得合不拢嘴。
民生兜底保障是衡量发展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回望这十年,镇江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格局。在2016年实现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基础上,严格落实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全市低保标准已由2014年的每人每月58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875元。十年来,全市共有困难群众28.83万人次得到兜底保障,实施临时救助7.07万人次,累计投入资金14.28亿元。每年元旦、春节对困难群众实施“两节”普惠制慰问,累计救助困难群众352万人次,发放资金8.86亿元。
在全省率先完成社会救助申请“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改革后,为实现对困难群众的精准定位,发现“沉默的少数”,镇江又将社会救助融入基层治理体系,联动“小网格”,服务“大救助”。蔡大妈就是困难群众巡访中发现的“沉默的少数”。
兜底保障兜住了困难群体“稳稳的幸福”,“一老一小”友好社会建设,则纾解了无数普通家庭的痛点、堵点。
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政府统保率达100%;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菜单式”居家适老化改造行动,累计完成3000余户改造;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象扩大至80周岁以上全体老年人……2020年,镇江被民政部、财政部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验收特别优秀地区并获中央财政资金奖励。
市、县两级均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实现全覆盖。困境儿童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充分落实,集中供养孤儿保障标准达每人每月3132元,保障标准全省最高……儿童友好也正成为镇江的美好底色。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十年民生答卷,镇江努力作答。 (记者 朱秋霞 古瑾 杨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