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项普惠托育新政营造育儿友好氛围,一件件视觉设计作品传达科普理念,一股股科学育儿风潮席卷全国……为迎接“5·15国际家庭日”,日前,由市卫生健康委主办、市妇儿健康中心承办的“杭小育”动漫形象全国征集活动一经发布便掀起热潮,也让“善育在杭 科普先行”的声音响彻全国。
在幸福杭州的“拼图”中,0—3岁婴幼儿是不可或缺的一角。2023年,杭州市荣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今年,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第5年被市政府纳入民生实事项目。那么,在婴幼儿照护服务领域率先拿到“国字头”称号,杭州靠的是什么?破题普惠托育,杭州靠什么“出圈”?4月7日,记者专访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方健国。
征集专属动漫形象代言人播撒科普种子
医育结合、数智赋能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
作为全市育儿科普宣传行动的重要活动之一,杭州发挥数字之城的先发优势,首次向全国发出婴幼儿养育照护动漫形象征集令,这股创意科普“杭儿风”在全国刮起的同时,也让无数目光聚焦杭州市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效。
“深化数智赋能,打造婴幼儿专属动漫形象‘杭小育’意义重大。3岁以下婴幼儿是最柔软的群体,需要形象代言人为他们发声,同时借助权威、亲民、智慧的数字化载体,向全社会传达科学育儿理念。”方健国说,未来,这一动漫形象将出现在全市托育机构、婴幼儿成长驿站、“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育儿科普口袋书、育儿科普漫画中,甚至以三维动画或艺术展示等形式“线上+线下”立体传播,向万千家庭播撒科普的种子,打造多元融合的健康文化传播高地。
抱起娃就没办法上班,上班就没办法带娃。杭州是人才流入型城市,“带娃难”“托育贵”成为不少年轻父母“甜蜜的负担”。
“近年来,杭州在国家、省两级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坚持市域统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力推进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出台了一批托育服务设施规划、运行、服务、管理的‘2+X’政策。依托社区和单位两端,推动多元主体办托,以医育结合、数智赋能为抓手,积极构建普惠、优质、均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方健国列举,杭州已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和做法,通过出台全国首部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配建办法、全国首创婴幼儿成长驿站、率先推出“医育结合”模式等,助力婴幼儿快乐成长,破解小家庭养育照护的燃眉之急。
一张张成绩单擦亮“善育在杭”金名片——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共有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356家,总托位数5.4万个,每千人托位数达4.4个;5岁以下婴幼儿肥胖率从2019年的2.41%降至2023年的1.92%;成为获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15个城市之一……在杭州,托育园开进办公园区,家门口的成长驿站就能实现临时托、一键精准入托等,成为市民群众口口相传的暖心举措。
延伸2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
打造便捷、安全、科学、多层次的托育服务生态
作为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杭州一直把“幼有善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如何减轻群众养育负担、减少托育服务供给盲区、补齐托育人才培养短板,杭州正在破题。
“今年,我们将按照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要求,对2000人进行养育照护师资培训、开展养育照护活动2000场、新建‘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60家。经过培训的养育照护师资将走进婴幼儿成长驿站、‘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托育机构等开展养育照护活动,强化育儿家庭的环境支持。”方健国说。
为创新打造“托得便”“托得起”“托得好”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杭州定下了目标:到2024年年底,每千人托位数达到4.5个,普惠托位占比超过75%,托育服务从业人员持有初级及以上保育师资格证书占比超过95%,基本形成城乡社区15分钟托育服务圈。其中,将重点延伸2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
“我们注意到,二孩、三孩家庭或是产假后准备重归职场的女性,对于小月龄托的需求较高。但这一需求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激发,部分婴幼儿家庭在面临‘是否要送托’的问题时仍持观望态度。原因一方面是家长不舍得、不放心,另一方面是乳儿班、托小班等小月龄托位不足。”方健国说,杭州正探索推进小月龄托,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比如加强小月龄照护人员培训、指导乳儿班环境创设、增加小月龄托位数、加强医育结合指导、加强社会宣传引导等,增强市民群众送托意愿。
接下来,杭州将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发展社区(村)、机关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等嵌入式“微托育”和家庭托育点;关注发育筛查结果偏离的婴幼儿早期干预;建设“引领型普惠性托育机构”,在西部农村地区探索发放养育照护券,降低家庭养育负担;扩大托育机构综合责任险投保覆盖面,保障婴幼儿入托安全等,努力打造便捷、安全、科学、多层次的托育服务生态,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贡献杭州智慧和杭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