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首页>地方频道>温州>要闻

温州市深化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攻坚年行动

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攻坚年行动正在我市深入开展。即日起,我市面向社会征集“六不为”问题线索,市民可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96666为企服务热线、温州日报党报热线、温州网络问政等平台渠道反映问题。“提效能重实干争一流”机关效能建设大讨论同步启动,以思想之变引领行动之变。

近年来,我市围绕营商环境建设中党员干部执行不力、服务不优等“中梗阻”问题,深入开展“破梗阻·优服务”专项行动,营造了抓作风、促落实的勤廉干事氛围。为进一步深化“破梗阻·优服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破解制约干部担当作为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快推进新时代机关效能建设,我市决定开展持续深化“破梗阻·优服务”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攻坚年行动。

记者从市委直属机关工委获悉,面向社会征集的“六不为”问题线索主要涵盖以下行为:

共性问题解决机制缺少导致的“不善为”——因共性问题缺乏明确和成熟解决机制,导致涉企领域堵点问题只能以“遇到一个解决一个”的个案化方式解决问题。

政策法规更新后落地细则未及时出台导致的“不知为”——因国家和省相关制度更新后,未及时明确工作标准,致使政策“最后一公里”难落地等问题。

部门职责分工边界不明确导致的“不作为”——因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导致政府部门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三定”方案未能及时覆盖,造成部分工作难以明确部门职责边界、基层干部履职依据不足、跨部门协同不畅、政令落地存在“真空地带”“交叉地带”等问题。

“权责不匹配”“查治不分”导致的“不愿为”——因“小权力扛不动大责任”和“谁上报谁整改”查治责任不脱钩,导致基层干部不愿参与执法工作、“不敢”披露或上报风险等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新旧责任不分导致的“不想为”——因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未全面客观分析行政行为发生时的现实条件、政策背景、客观原因,混淆产生问题的责任与化解问题的责任,简单化套用现行制度和当前标准衡量过去的责任等问题。

督查问责标准不明、问责泛化导致的“不敢为”——因督查检查标准不明确、自由裁量空间大、不同时间段标准不同、不同层级标准不同甚至标准“因检查人而异”,将“属地管理”作为转移任务和压力传导手段,对基层干部问责追责过度和泛化,导致基层无所适从、不敢果断履职等问题。

据介绍,对市民反映的问题,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将认真梳理,推动相关部门做好问题的跟进、研究和解决;对正面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提供优质建议的市民给予奖励。

我市还将组织市民观察团、网络观察员等队伍,建立常态化观察、监督、建言机制,做到问题治理的思路从群众中来、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果与群众共享。(记者 林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2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