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要闻

新时代“三农人”用科技促农增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东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浓浓的三农情怀让生于不同年代的“三农人”传承了“耕海图强”的如东精神。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寻找持续释放规模红利的“密码”,让农业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力求在“六次产业”探索中行稳致远。本报刊发细耕在不同领域的“三农人”,讲述他们扎根基层,勇于奉献的故事。

潜心钻研 填补技术空白

掘港街道野营角村一组有一位传奇的“三农人”,他叫吴文学。从记事时起,吴文学是家里的第五代农民,长辈吃尽了没文化的苦,便给他取了名字叫“吴文学”。全国解放给了吴文学一个上学的机会,初中毕业后,他先后在两个生产队当队长兼农技员,一个生产队夺得粮食全乡第一,另外一个生产队夺得棉花全乡第一。乡领导看中了吴文学能吃苦、上过学,在生产队里的工作也是可圈可点,便将他调到乡农技站任农技员岗位。在乡农技站,吴文学入了党,他看着老百姓仍旧吃不饱、吃不好,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吴文学更加勤奋地啃书本、跑田头,努力提高粮食、棉花和蔬菜种植知识和田间管理技术。

机缘巧合下,吴文学接触到了方叶,方叶对中国人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新品种,涉足出口蔬菜行业也是如东首次尝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吴文学牵头建立了4亩地的科学试验基地和75亩的生产示范基地。在几次试种都是达不到市场需求的规格后,跟着吴文学一起干的部分农户渐渐也冒出了退缩的情绪。吴文学顶着巨大的压力,前后用了3年多的时间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日本进口的原种不太适合如东种植,于是,他从育种着手破题,通过杂合体、提纯复壮,终于培育出了方叶新品种,其特大型大叶和单株叶片既大又多,被日本受众广泛接受,也填补了国内该项种植技术的空白。爱知大学的教授带着46个日本推销员专门来如东调研取经,还两次邀请吴文学赴日本开展现场指导。如今,方叶规模种植已经发展到3000余亩,亩产叶片10万余枚,每亩收益达1.5万元。联合菜丰堂与南通天成食品有限公司出口蔬菜,带动周边近千农户增收致富。

产学研结合 技术全国领先

新店镇月池村七组的种植示范区里,48岁的王海青正在田间忙碌。他是一名退役军人,通过人才回流政策回归乡村,成为一名“新农人”。1999年退伍之后,王海青凭借在部队服役期间学会的农机知识,决定以农机合作社为起点,贷款20多万元购买收割机,承包了周边的稻麦收割工作,并流转托管土地3000余亩,成立了如东海青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年生产销售粮食达2000多吨,吸纳劳动力500多人,为如东粮食规模种植带了个好头,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他走上专业化种植的路子。目前,农场已经逐步实现从种植、收割到销售“一条龙”,自有品牌“南荡河”还获得了江苏好大米品鉴推介会特等奖,为如东大米走向高端市场做出了贡献。

王海青坚持良种良育,对水稻的科学管理与存储也十分重视。前后共投资20多万元新建了粮食保鲜库,使大米储存后口感始终如新收的大米一般,极大提升了品牌档次。农场还积极与专业农业院校对接,在水稻机插侧深缓混一次性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上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一举获得成功,得到相关专家的肯定,获得全国十大引领项目,并向全国推广。他与县植保站合作试验的中国农科院颗粒除草剂结合飞防一次性除草技术,通过两年的试验发现,该项技术不仅节约人工,除草效果好还不影响周边其他农作物。农场全域实施安全绿色稻米种植栽培,不断做优稻米品质。

不忘初心 心系乡梓

来自丰利镇的“90后”刘源源,2009年毕业后考入常州某事业单位。逢年过节回家乡,他总听父亲说起,在农业一线从事耕作的劳动力以妇女、老人为主,再过几年,农村的田地由谁来种是个棘手问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2015年,刘源源辞去了常州的工作,回到家乡流转土地433.8亩,注册了如东县富源家庭农场,一心专注发展粮食种植。

刘源源深知传统的稻麦种植获得好收益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他积极参加县、镇举办的农业科技、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培训,深入探索,科技种田。刘源源选用优良品种,主栽品种均为主推品种名录中的种子,全面运用水稻机械精量播种育秧技术、机插秧高效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小麦机条播等先进技术。2023年,富源家庭农场生产小麦230吨、水稻266吨,总产值127万元,取得了33万余元的净收益。粮食生产效益比普通种粮大户(农场)高出9个百分点。富源农场累计雇佣建档立卡户250多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刘源源说:“我对水稻有着天然的兴趣,只要双脚踩在稻田里,心里就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三农是一种情怀,一代代“三农人”乐于亲近自然、热爱乡村生活,用一个个单产提升成果和一年年丰产丰收来诠释“耕海图强”。三农情怀不断更,如东精神有传承。未来,如东县还将持续培养更符合时代趋势和生产需要的高素质农民,建成一支有文化、高技术、大格局的产业发展带头人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储备新动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1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