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以笔为媒、五创发力,善琏续写千年湖笔新故事

  时值暑假,在被誉为“湖笔之都”的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有着近70年历史的善琏湖笔厂迎来了又一批研学少年,每当孩子们坐定,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晓华总会亲切俯身、细细演示湖笔技艺……在善琏,一场场体验湖笔文化的研学活动接连举行,湖笔文化的种子不断播撒进年轻的心灵。

  相传2000多年前,秦国名将蒙恬 “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改良毛笔,首创“纳颖于管”,并流传至今,成就了“湖颖之技甲天下”的湖笔。

  千年文脉赓续。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古韵与新意,困境与突围,千年湖笔正续写着一个个新故事。

  今年6月,浙江出台《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大力推动历史经典产业发展。作为历史经典产业的湖笔,如何把握新机遇续写新故事?湖笔小镇又如何推动青年一代“蒙恬们”成为新的“执笔人”?8月中旬,记者走访善琏特色小镇,探寻答案。

  翰墨飘香

  年轻的“蒙恬将军”回来了

  湖笔街,这里以前店后坊模式汇集了169家商户。走进湖笔世家“双鹿湖笔”门店,90后的杨文和姚玉粼夫妻俩正在忙碌中。

  左手持笔,右手控刀,目光凝聚于笔尖与择笔刀交接处,一压一挑,一根微曲的羊毛被精准剔除……杨文正耐心修整半成品湖笔。

  一侧的柜台边,顾客不时往来;身后的门廊里,妻子姚玉粼忙着对接新订单。

  “是个越南的订单,前段时间从亚洲消费品采购博览会接到的,3500支礼品笔。”

  姚玉粼是名副其实的笔四代,从曾祖辈起她家就以制笔为业。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笔制作工艺复杂,需经历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8道大工序128道小程序,除了笔杆刻字环节可以采取激光刻字代替,其余均需纯手工制作。“湖笔技艺讲究‘三年学徒,四年半做’,往往一人只钻研一道大工序,7年沉心静气才能学透。”姚玉粼说。

  从小长在水盆边,围着湖笔转,姚玉粼本想逃离这一行,“2019年毕业,原本要入职一家中医机构。”姚玉粼的彷徨也是湖笔传承困境的缩影,走访时,记者通过从业者了解到,当地80%以上笔工都是中老年人,老手艺人所担忧的再也不是偷师,而是后继无人。

  不过,命运兜兜转转,湖笔给姚玉粼的人生画了一条回归线。

  入职第一天恰逢“蒙恬会”,这是纪念笔祖蒙恬的盛会,姚玉粼的父母特地赶到杭州接她回家,而人生的转折就在此刻。

  当时姚玉粼男友杨文也同在杭州,“第一次见家长就是回善琏的车上,杨文是甘肃陇南人,路上我爸问起他父母的情况,才发现原来他们也是书香世家。”当时,姚玉粼父亲开玩笑:“不会是把未来的蒙恬将军带回来了吧?”

  笔墨之缘推动着这对年轻人,一星期后两人决定扎根善琏。父亲的玩笑话成真了,“未来的蒙恬”真的回来了。

  为了更好传承湖笔,两人师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邱昌明。学艺期间,姚玉粼用整整六个月拍摄剪辑了600多条短视频,详细记录湖笔制作工艺的128道工序,并利用新媒体传播推广,让更多人感受湖笔之美。

  匠心精神师徒相传,如今,善链有湖笔从业者1600多名,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5名、湖州市工艺美术大师7人。当地的制笔企业如善琏湖笔厂还通过“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将这份匠心理念承接到产业化过程中,不断赋能湖笔高质量发展。

  妙笔生花

  匠心产业增添“新能源”

  善琏春风湖笔厂外,随着智能泊车完毕,新能源商务车里走出一对父子,两人不时交流湖笔匠人IP打造事宜。

  父亲吕卫国有40余年制笔经验,是湖州市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上世纪90年代创办春风湖笔厂;儿子吕韬是85后,2014年回归善琏做湖笔,用文房四宝盲盒、非遗联名礼盒、电商直播为企业带来了又一阵“春风”。

  从500元资金起步,春风湖笔如今已成为年销50万支、销售额千万元的现代毛笔生产企业。

  去年年底,吕韬用一部分创业所得给父亲添置了一辆科技感满满的新能源商务车,用于日常商务出行。车轮上的新体验映照着这对父子在新老碰撞中的向新而行,也潜移默化吸引了一批乡邻羡慕并试水直播。

  “2021年,看到抖音直播兴起,就和老爷子提议尝试。”最初,父子俩想通过电商园寻求代理服务,但湖笔作为小品类面临着专业主播少、代理费用高的问题,于是父子俩决定自行尝试,吕卫国当主播,吕韬运营。

  零基础起步并非易事。“每天上下午分别直播2小时,一天不断。”吕韬说,最初几个月,惨淡的流量一度让他们动摇,但“年轻人的创意+老一辈的执着”结出了果实,持续半年直播后店铺迎来转机。这对在善琏最早“吃螃蟹”的父子,利用直播撬动年销售额提升到1200万元,今年5月,其抖音账号还登上行业榜首。

  “30多年前我也还是个小伙子,那时在《书法报》登广告,尝试邮购销售,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回望创业经历,那个骑着永久牌自行车走街串巷收原材料的年轻人,如今已两鬓斑白。看到儿子独当一面,吕卫国十分感慨,单车上的栉风沐雨是老一辈岁月里的奔忙,时代的车轮已拥有智慧的新能源,湖笔前行也亟需年轻一代的蓬勃动力。

  “毛笔的分量很轻,但承载的历史使命很重。”吕卫国直言,当前湖笔产业向外面临江西文港毛笔的强力竞争,向内面临年轻一代的接续困境。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吕韬说,为了吸引更多青年人留乡创业,他们专门开设培训课程,为200余名本地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此外,吕卫国建议,相关部门推动高职院校开设湖笔专业,为行业定向输送人才。

  “因网而兴”的不仅春风湖笔,“善链镇有湖笔相关经营主体约400家,年产值10亿元,中高档毛笔市场占有率达60%。依托‘云鼎直播’等直播电商企业,当地建立了湖笔共富工坊,为企业提供直播培训等帮扶,让湖笔匠人与互联网更好接轨,推动湖笔的‘新销售’,目前已有200余家湖笔企业入驻。”善琏镇党委委员冯彬介绍。

  落纸云烟

  五创业态吸引青年入乡

  午后蝉鸣聒噪,善琏老街边,碧水穿梭而过。树荫下,一个年轻小伙子悠闲垂钓。半扎丸子头,卡其色工装衬衫,脚上蹬一双老布鞋,文艺的穿搭让人眼前一亮。

  年轻人名叫林一帆,他与两名同学合伙创办文创店“一问陶瓷”,店铺位于沿河的特色青创街区,预计9月初开业。最近,为了盯装修进度,他便钓鱼打发时间。这个来自温州的95后被小镇政策吸引而来,“文创企业入驻政策比较好,有一段时间的店铺免租……”

  从一问陶瓷向周边望去,越来越多青年人栖居此处,湖笔小镇的文化味也已然不止湖笔——汉字艺术研究院里,纸巾画作妙趣横生,更远处,水墨咖啡兼具笔墨趣味,乐高体验店即将落地乡野……

  自2015年被列入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以来,善琏以笔为媒的画卷不断铺陈。“我们立足湖笔文化特色IP,围绕乡创、艺创、数创、研创、文创五大主题,打造乡村聚落,比如引入不少艺术家,目前有8个艺术馆,近期还在打造艺术家社区。”善琏镇党委书记沈敏勇介绍。

  沈敏勇坦言,善琏在先天条件方面并不是尖子生,突破很难,但小镇一直“笔耕不辍”。近年来,小镇以笔为媒的“五创”实践氛围日益浓厚,并不断推动青年成为发展的新生力量。

  “浓”之有道,善琏的脚步颇显务实。“天花乱坠的整村经营方案,不要!”“耐不下心来做文化的,不要!”……“挑剔”背后有深层原因,“不能让文化在传承中变味。”沈敏勇认为,要坚持湖笔的精品定位和匠人精神,与此同时,要以更好的合作机制鼓励青年入乡创新创业。

  目前,善琏在下辖4个村开展了“乡创”实践,结合湖笔等在地文化增强乡村艺术味。窑里村构建“运营师+村集体”合股共建模式,吸引了北大研究生创业团队入乡,经过一年多的培育,牵引了北大等高校艺术资源,以艺术研创打开了局面。

  今年8月21日,善琏镇还与杭州万事利达成战略合作,推动双方在非遗传承、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和产业链上下游等领域的合作。

  千年湖笔还在不断挥毫泼墨书写新作品……

  在中国湖笔文化馆,一只巨型湖笔高悬,背后“国之瑰宝·中国湖笔”的墙上,6500支湖笔以细密的点阵成就一幅让人震撼的背景。其实,这图景恰如善琏,湖笔是背景与底色,更是在古今变迁之中书写出千变万化的灵感之源。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4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