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首页>地方频道>滁州>要闻

由“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天长实践”

民生实事怎么办?代表票决来拍板。近年来,天长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作为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突破点,积极探索试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出台《中共天长市委关于实施市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意见》等规范性操作文件。一项项民生实事项目的产生由“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实现了“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的良性循环,实现了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扩面”,有力推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在一线见效。

征集项目,探清“民需”定方案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为使民生实事项目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该市在每年的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市政府动员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各自职能提出项目建议,组织人员深入镇(街道)、村(社区)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调研等多种方式问需于民。其间,通过新闻媒体、网站等多种途径发布征集公告,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天长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中心,以及“家站点”履职平台,以“选民接待日”“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主题活动,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选民代表,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夯实票决制的民意基础。

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的可行性,征集工作结束后,由市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对征集到的建议项目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和论证,本着“突出民生、普惠共享、尊重民意、注重实效、先急后缓、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初选群众最急需、最紧迫、最现实、最能反映民声、最大限度覆盖群众需求的实事,形成候选项目建议方案。候选项目建议方案由政府讨论形成,报送本级党委研究审定同意后,按程序提交市人大和镇街人大审议通过,形成供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民代表大会审议票决的候选项目。其中,候选项目一般比应选项目多20%,有效保障了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代表票决,倾听“民声”定“民生”

“过去太难了!屋顶经常漏水,下水道又经常堵塞,墙皮脱落,路面坑洼,抢车位成为邻里矛盾的直接‘导火索’。”今年春节前,家住该市广陵街道浔河社区居民张在明老人欣喜地告诉笔者,改造一新后的老旧小区变化巨大,正是天长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做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真实写照。

据悉,每年实施10件民生实事,已成为天长市政府持续多年的“规定动作”。为取得有效票决,在市、镇(街道)两级代表会议期间,天长市人大、镇(街道)人大以专项报告的方式,将民生实事项目计划作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单列材料,材料包括项目的确定过程和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实施主体、投资额度、完成时限、相关要求等具体内容,并组织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认真讨论审议,收集意见建议。

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天长市人大专门设置现场票决环节。根据事先通过的票决办法,按照得票数从高到低,差额票决出正式项目,票决结果在全体会议上宣布,并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据统计,天长市十七届人大一次全会以来,天长市本级、各镇(街道)人大共征集民生实事建议项目1200余件,提请票决候选项目504个,票决确定403个,实现了民生实事项目从征集、酝酿,到筛选、票决,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其中。

闭环监督,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

民生实事项目票决产生后,能否办好办实、是否真正惠及百姓,人大的全程监督与“验单”是关键。该市人大常委会、镇(街道)人大综合运用听取报告、现场视察、调研督办等形式,对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质量、资金使用等开展日常跟踪监督,构建起项目监督“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验收”的工作“闭环”机制。与此同时,建立了“一查一调度,一汇报一评”的跟踪问效机制,组成10个人大代表监督小组,全程跟踪监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对因故未能按期完成的民生实事项目,敦促相关牵头部门作出解释与说明。天长市十七届人大一次全会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开展监督36次,提出监督意见建议291条,全力做好票决制“后半篇文章”,让实事办得更好、好事做得更实,打通了闭环监督“最后一公里”。

“过去,一直是政府决定要干哪些事。现在,推行了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由人大代表根据民意投票表决民生实事项目。”天长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宏生表示,民生实事由“为民做主”,变为由人民选项目、政府来实施的“由民做主”,实现了政府“干的事”与群众“盼的事”精准对接。

如今,天长市各地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推进,一张张美好生活的崭新蓝图正徐徐展开……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