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7月16日上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这样概括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据介绍,2018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418961亿元,同比增长6.8%。
“这已经是连续12个季度经济增速保持在6.7%~6.9%之间,可以说经济运行已进入非常平稳的轨道。”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评价称,考虑到上半年异常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取得这一成绩殊为不易。
更引人关注的是,一些具体指标也呈现改善的态势。具体来看,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0%,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4%,制造业投资增长6.8%。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9%;进出口相抵,顺差9013亿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6.7%。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重要指标有所改善
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增长速度6.8%,其中一季度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连续12个季度稳定运行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分产业看,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继续提高,达到了54.3%,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提升,今年上半年是60.5%,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说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的作用在继续巩固。
在事关民生的就业指标上,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3个月都低于5%,5、6月这一数据为4.8%,这是2016年国家统计局建立全国劳动力月度调查制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7%。
从价格指标来看,居民消费价格CPI上半年上涨2%,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市场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3.9%,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毛盛勇认为,3.9%左右的PPI水平还是比较合理的,一方面能够保证工业企业利润保持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对下游产品的成本传导压力。
姚景源指出,从宏观经济的四大主要指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国际收支状况来看,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平稳运行中,也呈现出机构优化升级的明显效果。
以就业为例。上半年全国实现新增就业752万人,完成全年新增就业目标1100万人的66.8%。“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姚景源指出,“这几个主要指标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都说明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结构正在优化升级。”
新旧动能转换 向高质量发展“对表”
除了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一些反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数据也引人关注。
今年上半年,全国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1.81万户。从新供给来看,代表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相关产业和产品增长是比较快的,比如工业领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1.6%、9.2%和8.7%,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
“从新需求、新消费来看,服务消费在加快增长,旅游、健康、养老、教育、文化增长比较快,实物消费里升级类的商品增长也比较快,像智能家电、工业机器人都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毛盛勇介绍,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5%,比上年同期提高14.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也呈现改善的趋势。
数据还显示,今年上半年清洁能源消费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同比下降3.2%,降幅高于3.0%的预期目标。此外,今年上半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和一季度持平,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人均计算,快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企业利润保持比较快的增长,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5%,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利润增长9%。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投资、消费、进出口、CPI、PPI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表现,证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韧性,而这种韧性正是今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潘建成认为,中国经济到了与高质量发展“对表”的关键时刻,不仅要保持物价、就业、经济增速等指标的平稳,还要推动消费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应该以更加全面、准确的视角来观察、理解这类新动能。以消费为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向是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指标,但随着服务消费的逐渐增多,这一指标也显露出其局限性。
“不要认为我们凭借当前的新动能就可以高枕无忧,远远没到这个时候。”在他看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还迫切需要加快新动能增长的步伐。(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