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产业>金融产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风鹏正举

上海陆家嘴夜景(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29年前,黄浦江畔第一次描画出金融中心的愿景。

  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印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进入“施工期”。

  十一载砥砺前行。6月18日,在黄浦江畔美丽的天际线下,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拉开帷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交出第一阶段成绩单。

  星月兼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尽显峥嵘

  八千里路云和月,星月兼程十一年。

  时间见证。2019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额1934.3万亿元,较2009年约251万亿元增长近七倍。同时,到2019年末,上海持牌金融机构达1646家,较2009年末增加660家。2019年,上海辖区人民币跨境结算量9.78万亿元,相较2009年启动当年的约82亿元,增长量级以千倍计。

  浦江见证。在本届陆家嘴论坛前夕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解冬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并逐渐成为世界金融治理新的重要力量。

  ——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集聚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齐聚,直接融资额超过12万亿元。

  ——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原油期货交易平台、上海清算所、上海保交所、上海票交所、科创板等一大批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建立,为金融产品安全、高效交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上海已成为我国金融产品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沪港通”“沪伦通”“债券通”、黄金国际板、国债期货等重大金融产品成功推出,跨境人民币业务、投贷联动、跨境ETF等业务创新层出不穷,为跨境资金互联互通提供了产品和渠道。

  ——上海已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法院,颁布《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和《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健全信用与消费者保护体系,构建起金融科技生态圈,吸引逾47万从业人员在沪发展。

  全球见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风华绽放。英国智库Z/Yen集团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显示,上海首次晋级全球第四位,连续四次位列全球五大国际金融中心行列。

  “纵观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演变,从服务实体经济、对外开放、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这四个维度来看,上海已基本具备国际金融中心的四大特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要见证者、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说。

陆家嘴夜景。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乘势而进:打造全球资源配置枢纽门户

  6月22日,低硫燃料油期货合约将在上海挂牌上市,成为我国在能源领域推出的又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继原油期货之后,“上海价格”再次在能源领域“竞争”国际定价基准。

  上海参与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正不断提升。按照中央要求,上海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等四大功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是激发强化“四大功能”的重要催化剂。

  ——上海已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上海价格”。

  除了耳熟能详的“上海金”“上海油”,目前上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利率定价中心、最大交易量的场内现货黄金交易中心、第二大规模的债券市场、第四大交易市值的证券交易所以及第八大日均成交量的外汇交易中心。以我国首个对外开放的品种原油期货为例,目前稳居全球三大原油期货合约之一,成为仅次于纽约、伦敦两地老牌基准市场的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李军介绍,“上海价”格还包括一系列价格指数,比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中债金融估值中心的上海关键收益率指标(SKY)等。这些价格指数正全力在国际金融市场发出“上海声音”、打响“上海品牌”、输出“上海标准”。

  ——“上海标准”正成为新兴经济体表达诉求的重要声音。

  国际清算“外滩标准”、人民币离岸账户标准、“上海金”定价标准……通过先行先试的努力,上海已形成一系列反映中国金融市场指标、功能的国际领先金融标准,涵盖支付、清算、定价、账户等重要领域。随着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陆续入驻,这一“上海标准”名单还在扩大。

  ——上海参与全球金融市场的能级不断提升。

  近两年来,上海金融开放的步伐加快,继野村东方国际、摩根大通先后在上海成立外资控股券商后,贝莱德、路博迈、富达国际三家外资私募机构在今年4月1日后均申请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数据显示,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全国26家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有25家落户上海。上海正成为全球财富管理机构布局亚洲的“桥头堡”。

  “随着不断扩大开放,上海市场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将同步成熟,会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富敦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军颇有感触。

  中国保险业首单沪伦通全球存托凭证(GDR)6月17日正式挂牌交易,中国太保成为国内首家A+H+G(上海、香港、伦敦)上市的保险公司。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是高水平的双向开放,通过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的实践,切实掌握国际市场的通行规则,接受不同竞争环境的历练,才能具备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的能力。”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说。

航拍黄浦江畔上海地标建筑群——浦东陆家嘴(资料图片)。新华网吴恺摄

  风鹏正举:肩负使命迈步新征途

  从攀登之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就肩负着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历史使命。迈进新时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相互激荡,共振共荣。越来越多的首创性、引领性、示范性金融改革创新举措“火力全开”。

  2月1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30条具体措施,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初步建成之年定下决胜纲领。

  在上海东翼,全国首个合资理财公司汇华合资理财有限公司、全国性证券期货纠纷调解机构中证资本市场法律服务中心、交通银行离岸金融业务中心等一大批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纷纷落地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为这片开放热土提质增能。

  一家日本公司向外高桥保税区企业下单,支付定金后保税区企业将订单发给其在澳大利亚的工厂生产,随后将生产后的货物直接发给客户,同时向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提供系列验证单据、报告——这样“钱货分流”的金融创新,帮助在华外企大大提升对全球供应链管理和资源配置的能力。目前,上海自贸区内已有47家中外资企业获得离岸转手买卖业务的支付汇兑便利支持,占上海全市的比重超过90%。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表示:“未来在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要进行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金融开放,力争建立与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相一致的金融开放政策和管理制度。”

  在上海西翼,金融一体化、同城化已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率先破冰。交通银行作为唯一总行设在长三角核心城市的国有大行,率先成立了由总行领导挂帅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领导小组;浦发银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管理总部成立,先行试点跨区域联合授信;示范区内公共交通和医疗卫生领域移动支付同城化加速,在支付宝技术支持下,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和宁波在内,长三角有10个城市地铁全部实现异地扫码互联互通……

  6月13日,科创板迎来开板一周年。截至6月12日,已有110家企业成功注册并上市,当日过会的九号智能为A股市场首家申请发行CDR的红筹企业。此前,无收入、未盈利、特殊表决权等“吃螃蟹”企业上市标志着科创板包容性的不断提升。

  在国泰君安董事长贺青看来,科创板架起了金融资本与科创要素的桥梁,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联动发展,向全球昭示了中国通过增量改革助力科技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值得期待的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在科创板这一‘试验田’开花结果,目前创业板实行注册制已全面铺开,未来有望逐步在整个资本市场实行注册制改革。”

  在屠光绍看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走出了鲜明的“中国路径”,那就是改革和开放“双轮驱动”,市场和政府“双擎引领”,经济和科技“双翼发力”。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增能的潜力也在于改革、开放和创新。“改革就是要破除不适应、不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旧体制和机制,为金融中心发展繁荣提供更多活力。”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表示,上海正按照中央部署,从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创新、集聚优势资源、增强市场功能、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国际一流的优良金融生态系统。同时,上海将高标准谋划“十四五”时期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新的征程。(记者 姚玉洁 桑彤 陈云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09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