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22日电 如果说“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生产资料、“计算”是人工智能的生产力,那么“异构计算”就是提升人工智能生产力的引擎。近日,全球异构计算高峰论坛等多场有关异构计算的专业讨论在上海举行。记者了解到,我国“异构计算”技术正稳步发展。
异构计算,是将不同指令架构的计算单元(如CPU、GPU等)融合在一起、实现高效协同运行的计算技术。由于特别适合人工智能时代处理海量数据的需求,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数据中心、智能手机、自动驾驶等应用领域的流行芯片设计架构。
芯片,既是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落地的重要驱动力,又是人工智能走向规模化的根本算力瓶颈。传统芯片设计架构难以满足商业化应用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因此,亚马逊、百度、阿里等巨头纷纷布局基于新型架构的人工智能芯片,异构计算就是其中之一。
全球异构系统架构联盟主席约翰·格拉斯纳介绍,异构计算将传统与创新架构融合,采用通用和专用计算协同的技术路径,让人工智能芯片既成本低、性能好,又可演进、易开发,是未来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创新的主要突破口。
2016年10月,我国在全球异构系统架构联盟之下成立了中国区域委员会,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华夏芯(北京)通用处理器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发起,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搭建“架构-芯片-软件-设备-系统-服务”完整产业生态。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企业具有自主异构多核芯片设计能力。例如,华为海思开发了麒麟系列异构计算芯片和下游产品;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了万亿次片上高性能异构众核处理器,并成功应用于“神州Ⅵ”超级计算机;华夏芯公司设计出人工智能领域多种用途的高性能、低功耗异构计算芯片平台等。
约翰·格拉斯纳表示,中国是全球异构计算生态的重要一环。推动异构计算在中国的发展还需要建立相关标准和规范、促进众多厂商协同合作。
专家认为,异构计算是发展新一代处理器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契机,中国要努力向世界同行交流学习,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结合实际应用制定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标准,形成健康生态体系。
(新华网记者 王琳琳 郭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