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产业>科技产业

上海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

  原标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计划发布

  上海面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广阔应用场景

  解放日报讯 人工智能(AI)的最大活力在于应用。作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上海在应用场景建设上再度先行一步。12月12日上海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目标是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上海率先运用,促进人工智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转型发展新动能。到2020年,打造6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和60个深度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形成以AI深度应用为特色的智慧城市样板。

  当天,首批发布了AI+学校、医院、社区、家庭、工厂、园区、交通、政务、金融、安防等10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包含19个具体点位需求,旨在面向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征集解决方案,破解供需两类主体对接瓶颈,为AI企业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以AI+社区场景中的“斜土路街道”这一点位的智慧医养需求为例,街道希望人工智能企业能够提供社区养老一体化解决方案,例如,智能爬楼机,方便长照、日托及其他老人上下楼梯;智能助浴,帮助老人安全方便舒适沐浴;智能照护,实时监测老人身体机能数据;智能定位,方便子女或照护人员根据定位及时找到老人;急救自动呼叫,当发生老人摔倒或生命体征不正常等意外时,自动呼叫家人或照护人员。

  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英向记者表示,上海未来将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服务民生发展、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等三方面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当前,上海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从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和长三角产业一体化的战略看,上海在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全球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密度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这次明确将制造业列为AI最重要的应用场景,首批10大场景中率先纳入了AI+工厂、AI+园区等领域。“上海要充分发挥AI在产业升级、设计研发、服务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发展先进制造业,在中高端消费、现代供应链等方面形成新动能。”张英说。

  同时,上海在运用人工智能提升市民高品质生活上潜力巨大。比如,去年市医联中心建立了近1亿患者的诊疗档案,影像数据达1700T;上海地铁运营总里程超过670公里,居世界第一;全市超过1800家中小学校,正推进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这些不仅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为AI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广阔的应用场景。随着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快速发展,市民对人工智能产生了更高的期望值和接受度。首批场景中涵盖的AI+医院、学校、社区,就是要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难点,从回应市民诉求、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创造智能、便捷、高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此外,作为一个拥有24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上海人流、物流、车流、资金流、信息流密集,依靠传统管理手段和经验是比较难的,必须抓住人工智能重大机遇,形成场景广泛覆盖、管理智能升级、社会治理优化三者相辅相成的发展格局。打造AI+政务、安防、交通等应用场景,目标就是提高实时发现各类城市管理的能力,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特别是注重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把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城市更加有序、更加安全、更有温度。

  当天还发布了60个AI创新产品,通过供需对接,促进本市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一批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软件、智能驾驶产品加速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解放日报记者 刘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32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