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产业>科技产业

安徽:“科技之花”开进寻常百姓家

  原标题:安徽科技创新成果展:“科技之花”开进寻常百姓家

市民在观看“空中造楼机”的模型 (摄/记者 苏玲)

参展企业负责人介绍石墨烯展品 (摄/记者 郭如琦)

工作人员向市民演示多功能窗的功能(摄/记者 郭如琦)

市民在了解科大讯飞车辆鸣笛智能抓拍系统(摄/记者 苏玲)

  衣、食、住、行,生活包罗万象。科技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带来了更多便捷。

  在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上,大到交通、医疗,小到一堵墙、一扇窗,无不展现着“科技+生活”给人民带来的满足感、幸福感。

  智能窗户让生活更安心

  在现代建筑业展区,一扇能够自动开关的窗户吸引了很多人注意。据介绍,这是安徽富煌门窗幕墙有限公司带来的智能双扇多功能窗。除了自动开关,它还集合了雾化、风雨感应、自动报警等功能。

  “智能化是我们这款窗户的最大特点。”富煌门窗负责人李花告诉记者,当外部环境出现较大风雨或者PM2.5浓度较高时,窗户能够自动感应,从而自动关闭,避免漏雨或污染室内环境。窗户使用的智能玻璃,可以自由切换透明与磨砂效果,无需安装窗帘,在保证正常光亮的同时可以有效保护居家隐私。

  “我们正在努力提升用户体验。”李花说,购买智能窗的时候,公司会让用户在手机上安装一款APP,通过APP可以实现远程操控,随时观看家中窗户状态。此外,由断桥铝材质打造,看似普通的窗体,内部却环绕着线路,如果有外力破坏窗户,窗户的安防预警功能即可在第一时间触发家中警笛,将预警发送至用户手机上。

  记者注意到,窗户的把手上还嵌入了锁芯。李花说,这是专门为儿童装备的安全锁。小朋友单独在家时,家长可以用钥匙给窗户上锁,能够有效防止坠楼事件发生,让家长多一份安心。

  “门窗智能化才能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李花告诉记者,智能窗在多年以前还只是概念,如今已来到我们身边,公司致力于将其更广泛地融入到智能家居系统,更好地服务人居。

  让上班族远离腰酸背痛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在科技成果展现场,由安徽宇航派蒙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几款石墨烯产品就颇受参观者青睐。

  针对上班族群体常见的久坐腰痛、腰部僵硬、寒湿腰痛等腰部不适,穿戴上一款名叫石墨烯发热盐艾灸的腰带就能很好地缓解。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腰带采用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研制成发热膜,通电后能迅速发热,5~10秒温度即可达到40摄氏度。腰带发热均匀,轻松驱寒,同时可释放最接近人体的6~14μm远红外光波,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活化组织细胞,可有效缓解身体疲劳,是“上班族”可以随身携带的“护腰神器”。

  “这款护腰神器已经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销量非常好,同时这款腰带还增加了盐艾灸功能,代替了过去的艾灸。”该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石墨烯具有良好的高导电性和柔韧性,因此它还具有护颈、护膝、暖脚等功能,能够帮助体寒、易冷人群迅速温暖身体。

  “除了腰带,我们还研发了石墨烯发热远红外护膝、暖脚宝、真丝颈带等,价格在几十到几百元不等,并配有高安全性移动电源,低耗能高性价比,使用起来非常便捷。”

  手机电脑可同时看直播

  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四屏合一”,居民可以通过家庭网关即类似无线机顶盒的连接装置,在家里各个角落都可便捷地观看广播电视直播节目。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展区,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环巢湖广播电视综合试验网的演示平台。

  “通过传统的无线广播发射的频率,将现代广播电视技术通过家庭网关连接电脑、手机、平板和电视,用户可在这四类平台上同时收看广播电视的直播节目,非常方便。”展会现场,从事环巢湖广播电视综合试验网建设的技术人员彭建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城市家庭收看的都是有线电视,通过机顶盒设备接收有线电视节目信号,和电视机连接在一起才能收看电视节目,手机、平板电脑等主要还是通过网络直播收看电视节目,但网络直播可能会存在延时和“卡壳”等问题。“现在通过家庭网关这一设备的连接,可以实现直播节目的实时播放,只要在这个网关信号覆盖的范围之内,都可以收看到直播节目。”彭建介绍说。

  据了解,基于环巢湖广播电视综合试验网络,今后可以实现综合运用广播电视在节目内容制作、播出、分发和接收等方面数字化、IP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技术,打造具有广电特色和优势的移动音视频服务平台;使用无线双向交互新技术支撑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方式由单向广播向广播+无线互联网双向交互变革;进行广播电视延伸覆盖,服务各类用户终端。

  车辆鸣笛实现智能抓拍

  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道路上,如何在禁鸣区精准判断出哪辆车鸣笛了?科大讯飞研发的鸣笛智能抓拍系统可以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在科技创新成果展上,该产品也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

  “针对噪音污染违法成本低、违法行为瞬间即逝且后续执法取证难、现场执法效率低等现象,我们开发出鸣笛智能抓拍系统,为鸣笛抓拍取证提供有力依据,解决违法行为后续追踪问题,助力现场执法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科大讯飞鸣笛产品总监王伟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系统采用麦克风阵列技术,实时、精准定位声源的方向,有效进行声音处理和车辆声纹识别,将声源信息标注到实时采集的图片和视频上,形成可视化结果。

  在真实的交通环境中,噪声类型非常多样化,存在一些在某些特性上与汽车鸣笛声相近的噪声类型,会存在一定的虚警,那么该系统又是怎么做到排除虚警呢?对于记者提出的疑问,王伟笑着解释:“因为引入了最新的深度学习技术,可区分鸣笛声与噪声。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干扰声滤除,讯飞独创的神经网络非线性结构,无关噪声滤出率超过95%,可大幅度降低系统虚警率。”

  至于最令人关心的系统识别率问题,据了解,目前该系统实测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且经实测能够实现最高车速50km/h下鸣笛车辆的车牌识别。就性能而言,系统采用专用全数字MEMS硅麦,用4k(1200万像素)高清双摄抓拍,防水等级达IP65(行业最高)。

  “车辆鸣笛抓拍系统致力于创造一个安静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引导广大司机自觉践行文明交通新风尚,助力文明城市建设。”王伟表示。

  截至目前,合肥市城区多处已经安装了该系统,主要集中在医院、学校附近等人流密集场合。据统计,长江中路安装了该系统以后,日均查处违反禁鸣规定的交通违法行为,从安装之初的200余起下降到60余起,降噪效果明显。

  “空中造楼机”创造建筑新速度

  在现代建筑业展区,记者看见了一个硕大的建筑模型,一幢高楼上方外侧包围着一个四周封闭的“工厂”,“工厂”里堆积着四五个施工用的大型塔吊模型、建筑工人模型以及各种施工材料模型。有趣的是,这个“工厂”还可以整体上下移动。

  “这是‘超高层智能顶模系统’,也可以叫做‘空中造楼机’。”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系统由支撑系统、液压动力及控制系统、钢平台系统、模板系统、挂架及维护系统等6大部分组成,将地面施工过程中的塔机、材料堆、机械、施工人员等全部集成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空施工平台,为超高层的施工提供了一个安全、封闭的操作空间。

  “空中造楼机主要应用于4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领域,它就像一个可以升起的地面,工人们在里面施工安全可靠。”工作人员介绍说,传统建楼需要工人在高楼上一层一层地建造施工设施,再开展施工,而这个顶模系统从自身安全性、密闭操作空间、简化高空作业程序、精确智能监控、标准化流水施工等多个方面,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

  此外,该系统还能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在工艺间歇、顶升速度、钢筋材料、高空改装等方面加快了施工速度,单层可节约工期30%~50%,4小时内可完成一次5米高楼层顶升。同时,这一施工平台不再需要将大量的建材从地面运到高楼,因此在材料损耗、周转利用、能源损耗、人机投入等方面也能节省不少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统还相当智能,可利用电脑智能控制顶升的每一个细化动作,实现顶升作业的全过程自动控制、自动找平、报警急停;对施工过程中的风力、应力、应变、位移、垂直度、液压系统顶升压力等重要参数,它配备的智能安全监控系统也可以进行实时监控。

  据介绍,该技术最初在广州西塔应用,创造了主体结构施工“两天一层”的世界超高层建筑施工新速度。经过再创新、升级,新一代“空中造楼机”实现了塔机与模架的一体化以及同步提升,在高效性、适应性、安全性和智能化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合肥日报记者 李想 葛清政 束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69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