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产业>科技产业

南京:打破园区壁垒,种出“科创森林”

  原标题:南京产业版图“大变局”,15个高新区“在一起”

  打破园区壁垒,种出“科创森林”

徐庄高新区

  从83个园区整合到15个高新园区。如今,15个园区再“抱团”在一起,统一“呼号”——南京高新区。数字之变的背后,是南京全市高新产业“一盘棋”全新布局。打破园区的“楚河汉界”,消弭同质竞争的“内耗”。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一片“科创森林”,聚力培育3-5个全国第一、全国前三和世界有影响的产业地标。

  市主要领导挂帅,

  15个高新区“一盘棋”

  南京改革“大刀阔斧”,2017年11月份,全市83个产业园区全面整合,形成15个高新园区。“兼并重组”一年后,再启大变革。2018年12月19日南京市高新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出炉。全市成立南京高新区发展领导小组,市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高新区建设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这一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市15个高新园区实施统一的品牌化管理,对外统称“南京高新区”。15个高新园区管委会现行领导体制不变,具体负责本园区的载体建设、产业集聚、企业服务、创新生态打造等工作。

  这一“航母级”载体平台志在走向全球,提出要经过5年努力,跻身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行列。“南京高新区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短板,离建设创新名城的目标要求尚有差距。”南京市委副秘书长郭明雁披露这一变革初心: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心突出系统思维,统筹发力,加强全市高新园区一体化布局。

  15个高新园区,资源禀赋各异。江宁开发区高新园“身强体壮”,全市200家新型研发机构1/5落户于此;栖霞高新区“跑得最快”,引进图灵奖得主姚期智,2个月时间就建成一座世界瞩目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白下高新区“小而美”,面积仅2.29平方公里全省最小,综合排名却靠前……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每个园区聚焦发展1-2个主导产业,推动园区主导产业集约集聚发展,主导产业集聚度提高到60%以上。

  设立“伙伴园区”,

  消弭竞争内耗

  南京市科委副主任、市121推进办专职副主任陈为生介绍,优化全市高新产业空间布局,这次的方案明确提出要构建“一圈双核三城多园”的总体格局。

  “一圈”,就是充分运用绕城、绕越公路之间的空间及江北快速路沿线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通过交通、绿地等廊道联动,把大学城、高新园区等载体和要素串成一体。“双核”,是指麒麟科学城和江北新区。城东要高起点建设中科院麒麟科学城,聚焦数字产业,利用“中科系”、“总部系”和“名校系”创新资源,打造成为综合性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江北新区集中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卫星通信、人工智能技术、生态文明等骨干创新平台。“三城”,是指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和江北大学集聚区。大学城作为知识供给地、技术策源地,实现与园区的深度融合、创新资源共享和产业联动。

  15个园区“在一起“,如何避免项目招商、政策供给、资源配置上的内耗?这次的行动方案提出,要设立若干个“伙伴园区”,鼓励产业关联度高的高新园区建立富有活力的伙伴关系,通过财力分享、税收分成、考核共担等措施,建立跨区域产业发展利益分享机制。

  帮企业“掘金”,

  打造一片“科创森林”

  跨界、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记者注意到,打造创新名城,南京正在淡化传统的“园区概念”,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南京市委提出,要加快打造创新型企业群落。着力强化园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引进海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团队,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新兴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加快孵化更多科技企业,打造生机勃勃的“科创森林”。

  初创企业最缺的是“钱”,南京市为企业深挖井蓄水,将成立“南京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集团”。该集团将引导各区设立创投公司和创投母基金,支持市科创基金、区创投公司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为初创企业提供“第一桶金”。

  如何激活现有园区动能,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鼓励各园区结合自身条件建设一个集“科技研发、商务金融、创意文化、生态宜居”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活力中心,使其成为高新园区高层次人才的邻里中心。

  (新华日报记者 仇惠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93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