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规上工业增加值创两年新高——
地标产业撑起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江北新区支柱企业之一的南钢集团,中厚板智能化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钢板。 (摄/南京日报记者 董家训)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创两年来新高
■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产业“爆发”,大幅增长155.8%和50%以上
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规上工业企业203家,数量和增幅位居全国全省前列……2018年,南京产业发展捷报频传:主导产业规模扩大,产业结构调轻调优,产业地标打造交出新答卷,产业创新驱动力更加强大……
争先进位勇超越,翻篇归零再出发。2019年,我市将坚决贯彻落实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精神,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主导产业做好扩容文章,产业地标做好强链文章,传统产业做好转型文章,实体经济做好融合文章,以产业高度助推南京城市首位度,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篇章。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创新高,工业挺起实体经济脊梁
2月5日,大年初一,火红的灯笼挂满了南钢厂区,各生产单位一派繁忙景象。“预祝大家新的一年工作再上新台阶,收入也要再提升!”南钢董事长黄一新和总裁祝瑞荣走访看望一线员工,为大家送去了节日礼品。
新春假期,南钢生产线不仅没有放假,反倒开足马力、迭创新高:日产量六破历史纪录,日均发电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为完成一季度生产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7天长假,江北新区直管区像南钢一样不放假的企业达到了50家,加班人次接近1.5万人次,预计实现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10%。而回首2018年,南钢等江北新区支柱企业,业绩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在江宁开发区,不少企业也飞马报捷。“去年,我们实现销量同比增长7.9%,在中国车市下滑的形势下,跑赢市场大盘5.8%。”上汽大通南京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2019年,南京大通将向10.98万辆的产销目标和7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冲刺。
回首2018,全市工业投资增速较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创近两年来的新高。2019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将力争增长8%以上。
任务艰巨,但干劲儿十足。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市召开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提出“产业对标”,主导产业要做好“扩容”文章,产业地标要做好“强链”文章,传统产业要做好“转型”文章,实体经济要做好“融合”文章,进一步提高工业增加值比重。
市政府迅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14日上午召开的重点工业企业座谈会上,要求各工业企业充分利用好一系列扶持政策,提振信心、开足马力,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各板块和相关职能部门紧盯年度目标,聚焦工作短板,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解决难题,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加强目标管理,实施挂图作战,做好监测分析,逐月通报重点工业区的产值、投资等重点指标完成情况,确保全年目标完成。
打造产业地标成效卓著,高质量发展添底气
年前召开的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数字特别亮眼: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分别同比跃升155.8%和50%以上。
这两大产业,正是去年我市倾力打造的两大产业地标。2018年,我市召开多场产业地标沙龙,邀请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产业的顶级专家和优秀企业家座谈、研讨、把脉,编制形成了《南京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和《南京市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地标行动计划》,为两大地标快速高质量发展确立了目标和路线图。
企业对我市打造产业地标反响热烈。中国动力电池三强、世界动力电池排名前六的国轩控股集团,目前已在宁投产两期新能源电池项目,达产规模2GWH,总投资达60亿元,达产规模5GWH的三期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计划今年6月投产。
响应我市做好产业地标“强链”文章的号召,该集团作为主要股东,又在宁投资了整车企业江苏建康汽车有限公司。建康汽车依托国轩集团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及三电系统的技术支持,将成为以新能源电动客车为主,混合动力及电动物流车为辅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公司,计划2019年销售4亿—5亿元,利润4000万元。
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为进一步促进“4+4+1”主导产业的发展,我市今年将在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地标的基础上再打造一批产业地标,使其成为南京享誉世界的“产业名片”。目前,我市已优选了几个规模大、链条齐、技术含量高的优势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目标,分别是生物医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市工信局正对各产业展开充分的调查研究,摸排产业发展情况,编制产业发展报告,草拟产业地标打造行动计划,为下一步产业地标打造打下良好基础。
高企、规上工企大幅净增,产业创新力度更强
“去年12月,我们拿到了‘高企’证书,从今年1月开始,我们的企业所得税从25%下降到了15%。仅此一项,就能给企业净增收入几十万元。”南京泰普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传辉高兴地告诉记者,2018年是该公司首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一次就成功,这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动力。
泰普森是一家生产自动化测量测试装备的企业,2016年才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企业虽然年轻,但成长很快,去年已实现了1.1亿元的营收。“我们非常重视申报‘高企’,开发区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熊传辉说,在申报过程中,南京经开区派专人上门辅导、培训,手把手教导申报文件制作,在全流程“保姆式”服务下,企业才能顺利地“一次达阵”。
南京经开区科技部门负责人介绍,去年底,全国高企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江苏省2018年四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公示名单,南京经开区共公示69家,申报通过率超过82%,位于全市前列;净增高企指标完成率达121.4%,净增高企51家,高企总数增幅超过65%,创历史新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规模、质量和竞争力。因此,我市高度重视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去年初,我市提出“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00家”的高标准目标,希望以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增长,带动主导产业规模壮大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一年过去,两项指标均全面完成,其中高企净增1282家,增长70%,净增数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今年,我市再度提出高目标: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900家、力争1000家,打造“科创企业森林”。
在净增规上工业企业上,我市从提升创新能力、加大培育力度、加快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等几个方面着手,以规模骨干、行业创新型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本土高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科技上市公司,催生更多创新型企业;建立新增规模企业培育库,动态跟踪、扶持奖励,积极推动企业上规模;继续加大市级对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支持奖励的同时,鼓励各区(园区)对新增规模工业企业给予配套资金等支持,增强中小企业上规模积极性,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在高企培育上,我市将继续构建完善从“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领军型企业”的企业培育生态链,对不同阶段的企业进行分类引导和重点培训。同时,构建跟踪服务体系,实施“一企一档一策”,探索一条解决企业难点、痛点的精准服务之路,并加大对高企认定企业的奖励力度。
(南京日报记者 查金忠 朱晓露 梁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