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批“顶天立地”的科研平台抽枝拔节
攀高追新,南京开辟创新大格局
紫金山实验室投资百亿、信息高铁网络天地一体化、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引发海内外关注……建设创新名城,南京“顶天立地”“攀高追新”,瞄准重大科技前沿领域,深耕基础研究,深化源头创新,攻克颠覆性技术,抢占战略制高点,奋力开辟创新大格局。
“紫金山”上触摸6G黑科技
全世界还在热议5G,而在南京城南郊,针对6G移动通信的先期研究早已悄然展开。
4月9日,记者走进位于江宁区无线谷的紫金山实验室,一楼展厅两台微波炉大小的“黑匣子”显得颇为神秘。“这些试验设备是小型5G基站原型,可谓我国5G技术的重要源头。”紫金山实验室研究员、国内首个硅基毫米波射频芯片“863”重大课题技术负责人李连鸣告诉记者,东南大学尤肖虎教授团队牵头该实验室通信领域研究,主导从3G、4G到5G的国家级重大项目,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为我国5G发展提供着核心技术支撑。
“5G速率快、延迟低、连接广,但至今仍未推广,一个最重要的短板就是核心芯片匮乏、成本高昂。”李连鸣介绍,实验室团队短短两年便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CMOS硅基毫米波全集成收发芯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卡脖子”难题,技术指标可与一些国际巨头一较高下。他向记者展示了这款芯片,看上去只有不到指甲盖大小,“从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再到整套无线通信系统,在实验室内实现了全部流程的闭环。”
“除了‘补5G短板’,实验室的使命还有‘领6G发展’。”李连鸣说,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验室刚成立就率先启动了6G移动通信先期研究。6G特点是采用毫米波与太赫兹等技术,实现卫星通信等天地融合全覆盖,完成面向全应用的安全智能通信,传输速率将是5G的100倍左右,有望达到1TB/秒,从而使全息影像传播、自动驾驶等成为可能。目前,尤肖虎教授团队已在高效能大规模无线传输等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积累了一批适用于未来6G的基础技术。
未来网络里有“南京造”
未来网络是什么样?答案也在紫金山实验室。
去年8月,紫金山实验室揭牌,这是南京市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首个标志性项目,也是我省以空前力度重点布局的一座实验室,由三大顶尖团队领衔未来网络、普适通信和网络安全的最前沿研究。
紫金山实验室里有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该项目由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牵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电信研究院共同参与,带头人是紫金山实验室主任、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
“未来网络将颠覆你的想象,远比现在的网络智能、快捷、安全。比如,家庭用户将告别设置复杂的路由器,更加‘傻瓜’化。”在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总控中心,一名研究人员指着一排骨干网级核心路由器介绍,网络操作系统好比网络的电脑,是各国争夺的制高点,是网络强国最核心的技术,现阶段网络操作系统阵营全部由国外主导。该实验室团队经过十余年潜心研究,已成功研制全球首个支持300个城市1000个节点的大网操作系统,实现自主可控,已在中国联通A网和青云骨干网稳定运行,相关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大的网络操作系统方面,我们已做到全球领先,现在要通过紫金山实验室的努力,从2.0版本升级到3.0版本,要从跟跑、并跑到实现领跑。”刘韵洁透露,最近实验室获得一个重大突破,将于今年上半年对外宣布一个新的网络架构。
刘韵洁介绍,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将在40个城市建设133个边缘网络,高效承载现有互联网业务,支持“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满足“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国家关于下一代互联网、网络空间安全、天地一体化网络、人工智能等重大科技项目的试验验证需求,获得一批超前于产业5-10年的创新成果,引领产业发展。
用“高精尖”蓄力未来
“原始创新、顶天立地、世界一流、不可替代”——紫金山实验室大楼里张贴的16字定位,书写着这个年轻实验室的壮志雄心。
成立近一年来,紫金山实验室已初步集聚高端研究人员3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30余人,在服务定制工业互联网网络、端到端可控军民融合网络、互联网DNS应急响应系统、毫米波核心芯片器件、全球开放的拟态防御示范网等前沿科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初步规划到2020年,科研人员规模将达2000人左右,相关研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部分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近两年来,像这样“顶天立地”的科研平台,南京在建一大批: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信息高铁战略项目落子南京麒麟高新区,并为此成立南京移动通信与计算创新研究所,规划建设500亩面积的信息高铁实验场,这意味着,南京将成为国内卫星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心;在人工智能领域,南京已集聚三四十家科研机构,包括图灵奖得主、计算机科学领域泰斗姚期智院士领衔的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以及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和京东(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南京现有20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中,境外学科团队占11.4%,包括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院所深度参与。
建创新名城,南京实施“121”战略,其中“2”即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去年发布的创新名城建设十大工程中,提出战略科技引领工程,支持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战略平台,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明确“加强基础性研究,深化源头式创新,攻克颠覆性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重视原始创新,敢于向“高精尖”发力,南京正在开辟创新大格局,为未来赢取更多话语权。
(新华日报记者 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