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产业>科技产业

长三角演绎智能经济的“东部崛起”

  新华社上海4月16日电 题:长三角演绎智能经济的“东部崛起”

  研究机构发布的人工智能算力排行前五城市榜单中,长三角城市有3个在列;当前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位于长三角……人工智能在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创新最具活跃度的长三角地区发展如鱼得水,这里正在演绎智能经济的“东部崛起”。

  长三角为AI提供基石

  人工智能发展依赖三大基石:算力、算法和数据,这三点在长三角都有超前布局。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和浪潮集团联合发布了《2018-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公布了中国TOP5计算力领先的城市名单,排名前五依次为杭州、北京、深圳、上海和合肥。

  算法方面,位于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贡献了科大讯飞、寒武纪、云知声等众多“科大系”企业;百度自动驾驶、阿里巴巴城市大脑、腾讯医疗影像等五大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一大半布局在长三角地区。

  数据方面,借力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数据的跨区域共享正进行顶层设计,为人工智能落地提供可持续的“燃料”。合肥、杭州等都是全国较早成立大数据管理相关机构的城市,上海出台《上海市加快推进数据治理促进公共数据应用实施方案》,公共数据的归集和跨部门共享应用都有了明确的路线图。

  创新的生态在这里快速集聚。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大批全球人工智能创新项目在上海签约落户,亚马逊宣布在上海建立AWS人工智能研究院,微软成立上海研究院暨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科大讯飞成立上海人工智能及脑科学研究院。

  AI找到绝佳试验田

  人工智能的机会在产业互联网,“AI+”如同一个工具,能为金融、医疗、交通、制造等众多传统行业降本增效。在这一点上,长三角地区得天独厚。

  “我们把总部放在上海,是因为这里离客户最近。”AI金融企业氪信科技创始人朱明杰说,AI是金融机构提升智能风控能力的关键。

  从产业布局看,长三角地区的AI企业涉及面广泛。“智能眼”——依图、商汤的人脸识别,图麟的工业视觉技术;“智能耳”——科大讯飞、腾讯的语音转录翻译;“智能脑”——联影的AI辅助诊断,杭州城市数据大脑;“智能芯”——寒武纪的通用AI芯片,乐鑫的物联网核心通信芯片;“智能腿”——西井的无人重卡等应用,在安防、会务、医疗、教育等领域落地开花。

  “合肥在人工智能发展上有机遇、有优势,也有条件、有基础,完全有信心走出一条新路。”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说,合肥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近年充分发挥科研实力强、科技人才多、营商环境好等综合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人工智能的发展,初步形成以徐汇滨江、浦东张江等重点创新示范区引领,杨浦、长宁、闵行、静安等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说,未来将在关键核心技术、应用场景开发、培育产业集群、集聚全球创新要素上加快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加快向人工智能“上海高地”进军。

  让AI再多“试”一会儿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其中长三角有9所,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人才这一核心竞争力优势凸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学科,考虑到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采用‘X+2’的模式,从大三进行人才遴选,2019年下半年将迎来学校第一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毕业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查正军说。

  目前,上海、安徽、浙江、江苏相继出台AI产业相关行动规划。在上海建设人工智能国家高地的重要承载区之一徐汇区,以最高2000万元补贴AI企业;安徽提出到2030年,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浙江拟设立10亿元人工智能人才产业发展母基金……

  专家认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城市AI布局不妨耐心一点、种一粒种子,让AI再多“试”一会儿。

  (新华社记者 周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7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