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策源地培育“高产田” 上海走创新路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位于张江人工智能岛的微软全球最大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开幕在即。 供图
中新网上海4月22日电 如果说陆家嘴金融城不停刷新天际线的摩天大楼和创下中国百货业无数先河的南京路是上海的“脸面”,那遍布全市的各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创新创业人才可谓是上海的“基石”。
在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上,微软全球最大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以下称微软实验室)开幕在即,IBM中国上海新总部及研发大楼正式启用,阿里巴巴上海创新中心、英飞凌等重点项目将陆续开张……这座占地6.6万平方米、开业刚满一年的“小岛”,集聚了80多家国内外企业,40多项产品和技术,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上海创新的“浓度”和“密度”在不断攀升。
G60科创走廊现已成为长三角迈向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王子涛 摄
科创中心按下“快进键”: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内在要求。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科技创新史,上海从未缺席,诸多标志性的“第一次”均在上海诞生。
眼下,上海正着力增强创新策源能力,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发起实施一批大专项、大计划,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中外优秀项目竞相绽放。
2018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GDP比例达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1年的13.3件提升至现在的47.5件。随之而来的,是高水平创新成果加速涌现: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上海“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与“创建出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入选,分列前两位。阿尔茨海默症的世界级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等一批重要原创成果,令世人瞩目。
“要着力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创新浓度。”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上海正积极发展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兴产业,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大舞台和机会,为上海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新元素。
蓝天梦、中国芯、创新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展示了上海科技和产业创新的新实力。 许婧 摄
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的张江科学城,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目前,张江科学城已集聚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设施,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中心、上海超算中心等3个项目已经建成投用,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平台、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3个项目计划今年投用,上海光源二期计划2021年投用,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项目正在推进,这些设施都建成投用后,将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聚地。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涛介绍,未来张江科学城将以人工智能岛为主轴,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产业项目加快集聚,并将技术和应用扩展至整个张江科学城。
其实,上海在建的科创中心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创新平台,不仅服务上海,也服务全国和全球。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洪小文直言,实验室落户张江,是“因为上海的深知远见,我非常看好上海。”
长三角科创联动: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按下科创发展“快进键”的上海还与苏浙皖三省联动,共建G60科创走廊等一批区域合作平台。
已形成“一廊一核九城”总体空间布局的G60科创走廊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产业集群,聚焦规划对接、专题合作、机制完善、战略协同、市场统一,现已成为长三角迈向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个4月底,G60科创走廊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的“G60科创云”一期功能将上线。这朵“云”不仅含有几十项功能,还将注重开发平台深度。除了一般的政策发布、解读或专利数据查询,更将积极推动深度对接。上海市松江区副区长高奕奕表示,要打破长三角行政壁垒限制,除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举措,还要有一个全天候线上要素的对接平台。
洪小文也说,微软会继续推进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业务与研发布局,加速本地区的创新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成果落地,促进金融业、制造业、零售业、物流业等行业参与者的结构升级与能力进化。
自贸区先行先试:盛产“首创性”制度创新成果
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引领了国内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这片热土上,创新随处可见。
上海浦东新区区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杭迎伟表示,自贸区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形成一批“首创性”制度创新,努力在打造全方位扩大开放的新高地、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高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新高地等方面形成系统性的制度设计。
杭迎伟说,今年自贸区将全力推动综合保税区功能升级,促进离岸贸易、转口贸易、服务贸易等贸易新形态发展。
今年3月下旬,从出口加工区变成综合保税区后,上海漕河泾综合保税区吸引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入驻。其中,生物医药企业一些最新的设备在未取得国内CFDA证件前也可以在区内先行使用。
上海漕河泾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勇透露,保税区目前已经与美敦力等一批生物医药合作启动研发中心建设,企业在综保区内研发初期投资可以减少三分之一。
张勇并称,在政策允许情况下,漕河泾综保区正在研究尝试将一些国外已经可以市场使用的抗癌药品,在区内进行先行试点使用,这也为上海制度创新再添案例。
创新是全球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诚如上海市长应勇所言,未来上海将着力构建开放创新的新格局,加快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和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技术贸易和创新合作,努力让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中新网记者 许婧 王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