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集聚资源要素落实国家战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日益凸显
浦江之畔,科创板“联动”三重奏
7月22日,上证交易所举行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仪式。 本报记者 海沙尔 摄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敲响了第一声开市铜锣,中国资本市场的进程由此开启。近30年后,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任务交到了上交所的手中。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经过242天的日夜兼程,一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全新板块从无到有,在黄浦江畔诞生,开始了与方方面面的联动。
联动科创企业和资本市场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科创板开板之日曾讲到,科创板承担着两项重要使命。一是支持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创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作用。
开板至今,科创企业跃跃欲试。
过去,像泽璟制药、百奥泰这样持续研发但连年亏损的创新药研发企业,在中国A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想要上市融资只能远赴境外。如今,上交所已经受理了他们的科创板上市申请。
制度的创新,允许了未盈利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红筹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这大大增加了资本市场对于科创企业的包容性,为这些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新途径。截至目前,科创板累计受理企业152家,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各个领域,近三年平均收入复核增长率49%,近一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1.45%,普遍具有高成长、强研发、稀缺性发展的特点。截至8月31日,先期登陆科创板的28家企业公布的半年报更是揭示了这一新兴板块的含金量——28家科创公司业绩保持高速增长,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29.63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净利润45.60亿元,同比增长25%。
开板至今,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于在科创板公开透明的制度中寻找企业经营状况,人们已经习惯于在无涨跌幅限制的交易日理性作出自己的选择,人们也已经习惯于在融资融券制度下进行多空博弈。
先行先试的科创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涉及发行上市、保荐承销、市场化定价、交易、退市等各个环节,也改变了资本市场的各个方面。身处一线的券商感受最为明显,他们开始学着摒弃冗余信息的形式堆积,撰写言之有物的招股书;开始学着在完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审核披露信息,真正履行保荐机构的督导责任;开始学着跳出长期机械性的“23倍市盈率”新股定价,给到科创企业真正市场化的估值;开始学着沙里淘金,鉴别真正有潜力的科创企业……
改革还在继续。上交所发行上市服务中心总经理魏刚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虽然科创板英文名是STAR,但离成为真正的STAR还有很多路要走。未来,上交所将在逐步增加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并加强发行审核工作。
联动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
浦江两岸,中国最为丰富的金融资源在这里集聚,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正在最后冲刺。诸多技术领先的科创企业也在这里成长,科创中心的建设正在扎实推进。而科创板,就像一块磁铁,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牢牢扭合在了一起。
上海券商正通宵达旦地发掘科创好苗子,国泰君安向科创板保荐了8家,海通证券保荐了6家……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多。国企发起设立的科创母基金也在蓬勃发展,目前上海科创基金已完成近30个子基金的布局,承诺出资超过20亿元,可带动子基金投资超过150亿元。银行正向科创企业伸出援手,不仅浦发银行、上海银行等本地银行相继推出科创企业服务方案,中国工商银行也在上海设立了总行直属的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
但上海显然并不满足,一场围绕科创板策划的行动正在徐徐展开。
近期,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着力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以科创板为契机,通过18项具体举措,推动上海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科创板源源不断地培育上市资源,并提升资本市场各类要素主体能级,促进科创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联动发展。 这份《意见》还有个响亮的名字--“浦江之光”行动。
行动希望通过完善一套部门联动、市区协同的协调推进机制,搭建科创企业和政策工具两个资源库,服务企业孵化培育、改制上市、并购重组三个关键环节,集聚金融市场、股权投资、长期资金、中介机构四类资本要素。
“这次行动是上海对既有政策的整理、优化和升级,希望把上海支持科创的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上海市金融局副局长李军介绍,行动将搭建的科创企业资源库依托于市经信委和市科委的企业资源,并将以科创板上市为目标划分企业阶段,而政策工具库则集合上海各方科创政策,只要进入企业库,就能全方位地享受政策库的全生命周期支持。
一串串数字,体现了行动的力度--除了逐步将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的规模扩大至100亿元、金融机构为优质科创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不低于100亿元、为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再贷款额度不低于100亿元、再贴现额度不低于150亿元等正在推进中的措施,行动还明确未来“科技创新券”补贴比例不限于50%,“四新券”补贴比例不限于30%。
一条条措施,体现了上海的决心--支持设立科创主题投资基金,吸引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和境内外专业投资机构参与投资。同时,提升上股交科技创新专板,加强技术交易机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的估值、鉴定、交易等功能,推动技术、信息等要素流转。此外,持续加大对天使、创投等引导基金的财政投入,建立适应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制,聚焦三大重点领域分别形成千亿级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完善早期创投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工商注册变更程序,汇聚优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对科创企业的政策扶持,营造热火朝天、只争朝夕的创业氛围,点燃灯火通明、挑灯夜战的创业之光。”
联动长三角和自贸区新片区
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还宣布,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而无论在自贸区新片区还是长三角,科创板都是一个火热的关键词。
临港作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主体承载区,无疑需要科创板的大力支持。
《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将提高重点产业直接融资规模。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重点领域的企业上市。支持新片区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平台,创新股权投资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重大产业项目、初创型企业等。
目前,首期规模20亿元的临港新片区科创产业投资基金已经宣告发起设立。上海金融局也表示,将支持新片区企业上市,特别是科技企业上科创板。未来,自贸区新片区的诸多新政策也为科创板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处于经济转型期的长三角,当然更需要科创板的助力。
当下,长三角产业结构正在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同时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登陆科创板,已成为不少长三角企业的目标。在科创板已受理企业中,长三角企业占据了4成;在科创板已上市企业中,长三角企业更是接近半数。
有鉴于此,浦东新区与上交所共同发起设立了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现已运行数月有余。基地规划了上市行政综合服务、股权投资对接、债权融资服务等十大功能,助力企业对接科创板。目前,该基地已与14座长三角城市(区)结为联盟城市,吸纳了超过60家头部金融机构作为联盟成员,并在浦东前滩、杭州和盐城设立了三个基地分中心。
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副局长张辉表示,基地将成为长三角科创企业驶向资本市场的“加油站”,科创要素和金融资源流动汇聚的“蓄水池”,为科创板提供源头活水。(解放日报记者 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