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产业>科技产业

浙江农科院强化产研融合 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一个菌棒,从浙中武义山区到新疆天山脚下,成为数以万计农户脱贫增收的利器。浙江省农科院蔡为明研究员带领团队瞄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弱点、痛点,研发推广菌棒专业化集中生产新技术、新模式,仅在武义县就累计节支增收超亿元;研发利用阿克苏果枝栽培黑木耳技术,被当地列为“万亩亿元”脱贫增收工程。日前,蔡为明受到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近年来,省农科院积极探索产研融合的机制与模式,努力提高科技支撑产业振兴成效,让农业在有了科技翅膀之后真正飞得高、飞得远。为此,省农科院优化学科布局,形成了涵盖作物改良、绿色防控、质量安全、农机农艺融合和大数据运用等22个学科领域、133个研究方向。对接全省农业特色产业区域布局,与农业、科技部门合作,先后建立100多个产研融合示范基地,基本实现主产区科技服务全覆盖。

  服务“三农”无止境,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科技兴农使命,找准产研融合关键点,全面服务支撑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围绕浙江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和特色精品农业大省目标,省农科院聚焦乡村产业振兴重点领域,加快适应生产与消费需求转变的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加强适应绿色发展的技术创新和集成,加快产业融合和产业链延伸的技术创新。省农科院油菜育种团队围绕生产和消费转型及休闲农业发展需要,育成了宜机械化生产的“浙油18”、油酸含量可与橄榄油媲美的“浙油80”、含油量近50%的“浙油50”,以及“既卖风景又卖产品”的菜、花、油兼用油菜新品种。

  省农科院还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探索项目化发展、实体化发展、商业化发展等产研融合发展新模式。针对蚕桑产业蚕茧原料减少、品质下降的困境,省农科院与纺织行业龙头企业嵊州巴贝集团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攻克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这个世界性难题,形成集多项技术的“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成果,颠覆了数千年来的传统养蚕模式。

  伴随浙江农业生产经营和创新主体的成长,省农科院积极探索农业科技资源与产业要素的有效对接,建设新型功能性服务平台。创建浙江省农业科创园,入驻的“农创客”与科技人员合作更加密切,并充分享受省农科院创新资源供给。现有签约入园企业80余家,计划5年内孵化产业化科研项目100个、创客团队300个以上。

  下一步,省农科院将继续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十大科技行动”,进一步加强技术集成和全产业链科技支撑服务,发挥整合资源的优势,提升科技服务整体水平,形成服务乡村振兴的合力。(曾福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22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