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创 | 逐浪数字经济,看江苏“赛龙夺锦”
9月7日,南京进入“软博会”时间。今年的软博会重点突出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链强链补链,助力“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推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
在全球协力抗疫的背景下,软件被赋予了更多期待和重任,《新华日报·科技周刊》记者探会看到,我省各市遍地开花的数字应用强势补位线上经济,为疫情之后我省经济社会各领域乘云而上、借数转型提振了信心,也进一步彰显了数字技术赋能百业的澎湃动力。
逆市而上,软件产业实现历史性增长
“软件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正全面系统地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变革。”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在软博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的软件产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多年位居国民经济的前列,即使在疫情期间仍实现了历史性的增长,今年1-7月,全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6%,实现利润总额5121亿元,同比增长5.4%。”
今年受疫情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链强链补链成为关键词。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推进江苏乃至全国软件产业发展?在南京软博会开幕式暨全球软件产业高峰论坛伊始,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做主题演讲时开门见山地指出,今后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和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基础设施就是新基建,其规模可达数十万亿元,软件产业将在新基建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历史经验表明,在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领域,产业政策有巨大作用,前不久,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将迎来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的又一波发展浪潮。倪光南指出,新格局下应努力将政策支持优势效应持续放大,集中力量攻坚基础软件的短板:“从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大家也可以看到,有一些工业设计软件、集成电路芯片就不能用了,有可能我们在软件方面这些短板会被别人‘卡脖子’,所以需要我们及时组织力量,攻关、突破,这些把受制于人的这些短板补齐,更好地全面地促进我们的新基建发展、信息时代的发展。”
要突破“卡脖子”技术,必须抢占自主创新制高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指出,软件产业要注重在原始创新上持续发力,逐步形成完整的创新生态环境,他认为“要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要有专利方面专利原始创新,有专利了以后要变成支撑标准,标准化以后推进产业化市场化,不能光为‘标准化’而标准,也不能为‘专利’而专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从‘人口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占比较大)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动力。”倪光南分析指出,相信在中国新基建投资的带动下,软件业必将迎来新机遇。
千余家企业同台竞技,秀出“我苏”软件硬实力
南京软博会期间,以“数字经济 智创未来”为主题,展示规模达8万平方米的展览也同步拉开序幕。1000余家企业齐聚这个“大舞台”,纷纷拿出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前沿软件技术同场竞技,更秀出行业的硬核实力。
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IDT万威国际(南大苏富特)参展了5个品类30多款产品,其中一款集语音识别、云端大数据、AR和智慧阅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超级地球仪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点读笔轻触地球仪表面任何一个国家,显示屏上便会即时显示,并根据选择介绍这个国家的首都、面积、气候、特色等知识;一颗摄像头可与手机连接,父母可像视频通话一样与孩子见面;将课本放在另一颗摄像头下,地球仪迅速识别,用手指指到哪里就读到哪里……
“地球仪的表面设置了无数个OID隐形码,再加入图像、语音识别技术,通过一定的算法,实现了学习教育的多种功能。”万威国际(南大苏富特)产品市场部经理程呈介绍,这款超级地球仪是最新研发出来的,可自动识别2万余本主流绘本及语数外课本,不久将投入市场。
智慧农业主题展区,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一款移动式家禽智能选育车,把鸡放上去,体重、血量、蛋称重、蛋形识别等数据自动采集显示。
工作人员介绍,移动式家禽智能选育车是公司研发的用于种鸡选育的一款专用机器人,实时对现场采集到的参数数据进行上传、后台分析和标签打印,通过一段时间持续跟踪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这只鸡是不是一只能生好蛋的鸡。 “以往这样的工作需要人工来做,对于一些养鸡行业龙头企业来说,显然费时费力。”工作人员说,这台专用机器人不仅操作方便,且将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应用在养鸡行业,更加科学、利于管理。
疫情期间,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浩鲸科技见证了数据智能技术走向一线,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为民生保驾护航。在展区,记者看到浩鲸科技带来了在今年县域防疫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的“疫情监测云屏”。
浩鲸科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款云屏由浩鲸与阿里联合打造,打通阿里云舆情平台、达摩院智能外呼、阿里健康等多个平台的数据接口,实现相关数据实时自动更新。疫情期间仅上线15天就有1100多个县(区)开通使用,占全国县域总数的近40%。浩鲸科技还依托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的平台和技术优势,为南京地标夫子庙打造“智慧商圈”,助力实体经济回暖。
人工智能软件大显身手,勇担疫情防控生力军
在全球协力抗疫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被赋予了更多期待和重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工智能的相关应用大显身手,成为疫情防控的生力军。在疫情监测与分析、人员物资管控、药品研发等方面,人工智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淬炼。
在江苏,人工智能软件也被用于疫情智能监测与分析。人员流动普查,单位、社区、网格调查是疫情防控尤为重要的关键一环,及时掌握辖区内人员的流动情况、接触情况、出行情况等信息可有效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然而,线下调查难免会产生相互接触,本身存在一定防控风险,且工作量巨大。苏州联通打造的“沃填报”信息化软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搜集信息、摸排情况,在疫情防控攻坚期,为苏州上千家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免费提供该产品,并在使用和技术上全力做好支撑,有效提升了摸排效率,阻隔了防控风险,构筑起一道疫情防控线上的战壕。
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未来判断,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用了“顶天立地”这个词,“顶天”是希望核心技术能够全球领先,“立地”是大规模的应用,大规模的产业化。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强推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新十年。在刘庆峰看来,在数字生存时代,人工智能一定要更有温度,更有人性化。江苏的人工智能做的是真正社会刚需,自然就会大规模扩展。(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