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产业>旅游产业

梅花山与梅花节成为古都南京扬名的城市名片

  原标题:梅文化传承2000多年,拥有“天下第一梅山”

  如何让梅花节名片“香飘全球”?

  2019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3月4日,在全国“两会”开幕之际,央视播出特别报道《美丽中国》,南京梅花山靓丽登场,花海如潮、客似云来的场面,着实让南京人自豪了一把。

  南京人爱梅,春到梅花山几乎成了市民约定俗成的惯例。从最初创办算起,梅花节至今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在南京,它是仅次于秦淮灯会的旅游节庆,梅花山与梅花节已经成为古都南京的城市名片。如何丰富这张名片的内涵,把它“发放”到全球更多的地方,成为在海内外推广城市形象、承载城市文化记忆的绝佳载体?

  (南京日报记者 李子俊)

  文脉

  春秋时代就有梅树种植

  南京梅文化传承2000多年

  “无论是从植梅的历史,还是梅花的规模品种来说,南京都是全国一流的,梅花可以说是南京一张独特的城市文化旅游名片。”中国梅花艺术馆馆长戴中礼说,南京的梅文化,传承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梅花历来被视为吉祥的植物,有“梅开五福”之说。南京人素来爱梅,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春秋时期,在吴王夫差铸剑的冶城(今朝天宫)就曾有梅树种植。到了南朝齐国,著名文学家孔稚珪在此种植大片梅花,使其成为赏梅胜地。直到明朝末年,还有侯方域请友人到冶城道院赏梅的记载。南京赏梅的习俗兴于六朝,直至唐宋元明清,到了民国仍相沿不衰,今日则更盛。

  众多名家也用笔墨描绘下了南京的梅花盛景。李白写道,“昨日北湖梅,开花已熟枝。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其中的“北湖”和“白门”,都是南京历史上曾有过的地名。明代学者焦竑也写过《灵谷寺梅花坞》,其中有“山下几家茅屋,村中千树梅花”的句子。

  正因为历史悠久,而且“群众基础”广泛,梅花在1982年被评为南京市花。当时南京市政府接受民意,在玄武湖的梁洲特建一座梅花馆,展出盆栽梅花300多株,让中外游客尽情欣赏,成为当时的古城新事。

  资源

  规模和品种国内外领先

  梅花山堪称“天下第一梅山”

  如今,南京人初春赏梅,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明孝陵景区内的梅花山。这座号称“天下第一梅山”的梅花山,原本只是个小山丘。上世纪30年代,岗上开始植梅,每到初春,便有许多市民自发前来观赏。到了1946年,这里建了一座观梅轩,并且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梅花山。

  “小时候,每逢梅花开放,父亲总要带上我们兄妹3人去梅花山。后来我们大了,工作也忙,有时候没法陪父亲去,他就拉着老同事一起去。”南京旅游学会名誉会长、江苏省旅游学会副会长邢定康回忆,南京人初春时节去梅花山踏青赏梅的习俗,延续至今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

  梅花节的初创则是在1996年。“1995年下半年,当时一位市领导提出来,南京人赏梅习俗由来已久,何不举办梅花节,全国推广,吸引游客?”邢定康回忆,次年春天,首届梅花节便在梅花山麓举行。“第一次办节,场面不大,堪称俭朴,在市民和游客中影响却不小。后面就越办越热闹了。”时任市旅游局市场处处长的邢定康表示。

  经过20多年的资源涵养,如今的梅花山已经称得上“天下第一梅山”了。景区技术团队不断培育新品种,现在梅花山植梅面积已达1533亩,梅树3.5万余株,品种增加到了360多个,梅花的数量、品种和景观效果,都在国内外排行第一。景区还有近140个梅花品种完成了国际登录,拿到了独一无二的国际“身份证”。

  创新

  文创产品看点十足

  让梅文化“活”起来

  有着如此丰厚的梅文化资源家底,如何让游客来了不仅仅只“走马看花”,还能让梅花文化深入人心,把南京的“文化名片”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近年来,我市通过研发梅花茶、梅花宴、梅花家居用品、梅花服饰等文创产品,把文化元素和巧妙的创意相融合,让梅花文化“活”起来。

  今年,梅花山脚下新开了“钟山文创”展示体验店,展示了一批带有鲜明梅花元素的文创产品,除了“招牌”梅花茶具,还有梅花造型的手链、首饰,含有梅花元素的花器,以“梅花山”命名的矿泉水,蕴含五福之意的梅花银饰……“就拿梅花茶具来说,四种图案,全部由我们请来的专业画师,一笔一笔手绘而成,然后拿到合作工厂烧制。没有一个杯子的图案是重样的。”钟山文创展示体验店负责人任青表示。

  梅花节期间,这个文创体验店还面向游客开展“折扇拓梅花”、“手工拓染”等一系列以梅花文化为主题的手工体验活动。景区工作人员带着孩子们爬上梅花山,现场讲解梅花种植知识和历史文化;拓片专业老师传授草木拓染技巧,孩子们可以亲手将梅花枝条拓印到折扇上,点上朵朵梅花,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梅花折扇”。

  不远处的中山陵茶厂,则依托“梅茶间作”的独特资源优势,研发出了梅花红茶。“我们有一些茶树种植在梅树下,每年三四月间,茶芽饱吸含有梅花清香的露水。我们用独门古法,炒制出了梅花红茶,供不应求。”中山陵茶厂厂长李峰告诉记者,他们在景区开出了茶文化体验店,推出茶艺表演、“茶文化体验之旅”,还和南农大合作开出了茶文化培训课堂,让游客深入领略梅花茶文化。

  “青梅小会——青梅焖羊肉”、“相思入梅——梅香鱼头”……这些风雅的菜名,正是溧水新近推出的“梅花宴”。作为南京的又一处赏梅胜地,溧水傅家边的七彩梅林和果梅也是别具特色。“早在2017年,我们就在溧水旅游局的牵头下推出了梅花宴。”傅家边科技园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卞维亮表示。

  南京本土服装品牌企业陶玉梅也尝试和梅花节携手,来了个“双梅融合”,用刺绣、手绘梅花、梅花盘扣等方式,把美丽的梅花图案搬到了旗袍等中国传统服饰上。“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升级,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南京陶玉梅服饰设计实业公司董事长陶玉梅说,这些年来,他们致力于推广传播南京的梅花文化,比如联手著名花鸟书画家汤永开发手绘梅花旗袍,举办旗袍梅花使者的选拔活动等。“梅花仙子”们不仅走上了梅花节开幕式的舞台,还走上了纽约街头来了场“快闪”,向世界各国宾朋展示古城金陵的梅花手绘旗袍。

  提升

  加强“吸粉”能力

  做长做粗梅花产业链

  目前,南京的梅花节在国内可以说是盛名远播,但要想成为“世界知名”的节庆盛会,还需要下一系列“硬功夫”。

  记者发现,光是“梅花节”,国内就有好几个城市都在办。“南京梅花节,在国内同类节庆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邢定康说,这些年梅花节期间纷至沓来的“赏梅大军”就是最好的见证,还培育了一批忠实“粉丝”,“我曾经接待过一位著名的香港摄影家,虽然年事已高,但他每年都要来梅花山拍摄。”

  不过,梅花节对于国内的中长线游客,以及外国游客的“吸粉”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曾是梅花节网络独家预订平台的驴妈妈旅游网做过一个数据分析,从梅花节期间游客的客源地来看,除了南京市民之外,江苏省内,以及周边上海等地的游客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也就是说,梅花节对游客最强的“辐射圈”,还是在以南京为“圆点”的长三角一带。

  如何进一步提升南京梅花节的国际影响力呢?“一方面应该进一步挖掘南京源远流长的梅花文化历史,举办互动性强的各种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参与体验;另一方面则要培育壮大梅花产业链,将城市的各种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做出规模和品牌。”邢定康认为,目前,南京的“梅花产业链”虽然在多个方面都有涉及,但还没能形成“大气候”,基本上都是景区各自为政,应该加以整合,串联成“珍珠”,形成合力。

  就拿“梅花宴”来说,创意非常好,但溧水的梅文化餐厅,一年多下来,定制的梅花宴也只有几十桌而已。“很多人不知道,我国梅文化的历史其实是从果实开始的,我国梅花欣赏的历史大约2000年,而食用梅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程杰说。“如果能把梅花宴作为南京的特色美食,在景区、饭店大力推广,并介绍其文化渊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揽客‘爆点’。”我市一家旅行社的老总认为。

  旅游专家、曾任江苏省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的周晓平则提出,“应该进一步培育壮大梅产业链,用‘梅文化+’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他说,景区在现有的梅花观光、果梅种植、农旅结合的基础上,可以再增加现代文创功能,培育衍生产业,进一步完善休闲度假产业与服务功能,发展婚庆、养生、亲子、文创、游乐、民宿、会务、骑行、马拉松等项目,从而克服季节障碍,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引导旅游消费。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93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