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产业>旅游产业

绩溪乡村游 好风景如何变“ 好钱景 ”

  原标题:依托旖旎风光和厚重的徽文化,绩溪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强村富民的产业——

  绩溪乡村游 好风景如何变“ 好钱景 ”

  “许多游客是就是来看民俗表演的,这是其他地方抢不去的”

  ——从自身优势出发,找准定位做出特色,培育核心竞争力

  10月29日,记者来到绩溪县家朋乡尚村。

  这是尚村行政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颇有名气的皖浙天路从村边蜿蜒而过。这里山势不高,但层层环抱,山峰秀丽。正值深秋,满山色彩斑驳,秋意醉人。“美吧!最近很多人来赏秋。客人都喜欢爬上去拍日出、拍红叶。”驻村扶贫队长高道光指着村外几座挺拔的山峰告诉记者:2015年村里开始搞旅游,来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旅游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

  为什么把旅游作为特色产业?高道光说这是根据自身条件做的选择。“尚村耕地少,又在山里面,搞经济作物没优势。但景色好,同时‘十姓九祠’,有着悠久的宗祠文化,还保留不少古民居。”高道光认为这足够让尚村“吃上旅游饭”。

  记者在村里转悠,街巷狭长幽静,墙上不时可见“棕匠铺”“旱烟铺”等小标识,这是传统手工艺参观点。刚刚修缮完毕的章氏支祠里挂满家训,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在一户村民家,记者登上3楼,整个村子尽收眼底,层层白墙黑瓦扑向远方,与群山相接,美不胜收。

  资源优势果然让尚村“红了起来”。

  高道光说,现在全村发展“农家乐”16家,接待床位120余张,从事农家乐、旅游农产品经营、乡村导游等乡村旅游相关行业农户100余人,“去年游客大概13万人,旅游收入520万元,今年差不多540万元”。

  在家朋乡,如今已有16个自然村发展乡村旅游,约占三分之一。

  “都搞旅游不怕重复?”记者问。“不能都搞,更不能都搞一样。”家朋乡党委书记戴晓静表示,旅游怎么搞?动手前经过反复研究。她介绍,几里外的另一个村民组幸福村是著名的油菜花摄影基地。尚村就提出“四季花海”概念,春天赏油菜,夏天看荷花,秋天有向日葵,到了冬天赏雪花。尚村海拔600米以上,冬天冷,经常下雪,“这在皖南是个卖点”。

  在村外,记者看到葵花还在灿烂地开着,漫山遍野煞是壮观。“2015年第一年种就火了,因为附近没有,就吸引了大批游客。”戴晓静说。

  除了自然风光,作为古村落尚村更大优势还在文化。几年来村里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整理和挖掘“板凳龙”“传统手工艺”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十姓九祠”旅游品牌。“许多游客就是来看民俗表演的,这是其他地方抢不去的。”戴晓静说。

  充分挖掘自身独特优势,错位竞争,才能培育核心竞争力。对此,在10多公里外的扬溪镇丛山村笆篱山村民组同样有体会。

  “4年前这还是个非常普通的村子。因为退休返乡的乡贤在这搞艺术中心,产生了一定影响,吸引了投资者来开民宿。”村书记章正标介绍,考虑到离县城和高铁站近,基础设施较好,加上位于几处知名景点交通中心点,就定下来发展民宿。事实证明,这样的定位让笆篱山村独树一帜,特色越做越突出,“现在不少游客都是住这里,去其他地方玩”。

  乡村旅游体量小,无法做到大而全,从自身最突出的优势出发,找准定位才能做出特色,培育核心竞争力。

  “村集体和村民不能成为旁观者,要从发展中受益”

  ——健全利益机制,让旅游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的“金山银山”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采访中记者发现,乡村旅游成为不少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支柱产业。据了解,目前绩溪县已有18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

  在笆篱山村,村集体每年民宿获得固定分红,原来的村委会老办公室出租给个人做艺术空间,收取租金4000元……“2015年整个丛山村集体还没收入,去年集体经济收入10.2万元,今年有望达到14.2万元。”章正标说。

  在尚村,这个数字也在迅速攀升。“去年收入是10.3万元,今年达到18万元。”尚村村党总支书记周明飞说,这主要是发展旅游带来的红利。记者看到,村西头是一个饭店,后门出去便是大片梯田,种满了莲藕,已是深秋,满塘枯荷别有一番风味。再往西是几间小木屋。“这些都是村里建的,整体发包给个人经营,每年给村里固定分红6万元。”周明飞说,像这样的分红收入村里一年超过10万元。

  有了收入村级公共服务就能做起来,并且在分红上向贫困户倾斜。“去年从分红里拿出1.2万元,给贫困户分红;设立了公益性岗位,像贫困户周洪辉就在村里停车场打扫卫生,每个月700元工资;花海种植让贫困户每年获得500元耕地租金及200多元经营收入。”周明飞说。

  “村集体和村民不能成为乡村旅游旁观者,要从发展中受益。”绩溪县副县长汪逸介绍,县里非常重视乡村旅游的带动脱贫作用,完善体制和机制,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公司+村集体”、“公司+协会”等模式,把村集体和村民“嵌入”产业链。

  “过去一年也见不到几个生人,自打搞旅游起,热闹得很,还有外国人来,拿个相机到处拍,说老房子里都是文化。咱也不懂,但客人吃住在村里,咱就挣到钱了。”尚村村民许荣忠笑着告诉记者,他开的农家乐一年收入五六千块钱。前面他弟弟房间多,还经营饭店,一年纯收入上十万元。

  “来村里玩的人越来越多,我就开了家农家乐,一年纯收入七八千块钱。”笆篱山村贫困户黄和燕说,此外她还做竹笋加工,“基本都卖给游客了,一年收入2万块钱”。

  “村里想和有实力的公司合作,把产业做大”

  ——激发村民“内力”,借助高水平外力,提升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引题题一题二

  尚村村口是一座标准停车场,牌子上写着“2016年度水库移民后扶项目”。“我们从这笔资金里拿了17万元建了停车场,这样自驾游车子就能直接开到村里。”据高道光介绍,近5年村里整合各种涉农和扶贫资金,在基础设施上投入达400万元资金,下大力气整治村容村貌,硬化外部道路,建民宿中心和赏花步道。

  同样,在笆篱山村,沿着新修的柏油路,绕过一棵200多岁的大银杏树,眼前闪出一口池塘,碧波荡漾。一路村居整齐干净,围墙粉刷一新,墙脚摆着的垃圾桶也是干湿分类……一圈走下来赏心悦目,让人不由感叹:这便是理想田园了。

  “在乡村旅游脱贫行动实施过程中,绩溪县坚持以财政扶贫资金为主,整合使用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农业产业项目资金、美丽乡村建设等资金,集中完善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汪逸介绍,2018年、2019年全县实施各类乡村旅游扶贫项目20个,扶贫资金829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还必须让村民充分参与。

  “当时搞旅游是召开村民理事会研究决定的。后期建设各种设施也民主表决,这样才能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高道光介绍,2015年向日葵花海种好后,需要修一个观景台。村民听说后主动跟着专家勘测、挖土修建,“没有人问给不给工钱”。

  2017年8月,村里成立“绩溪县尚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33位。“合作社从事尚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包括住宿餐饮、村落产业经营、旅游接待、活动策划等,带领村民深度参与旅游开发。”高道光说。

  靠资源可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就要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较强的实力。“村里想和有实力的公司合作,毕竟村里水平不足,眼界有局限。”高道光向记者坦言,想把产业做大,必须借助外力。

  徜徉尚村前街,一个由6把“竹伞”撑起的奇特建筑一定会引起你的兴趣。“这原来是高家老屋,年久失修。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排下,村里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组成的传统村落保护团队合作,把它改造成了一个村民公共客厅。”高道光介绍,项目一完工,就立即成了网红景点,许多人特意跑来拍照喝茶。

  乡愁不是土,乡村旅游更不是简陋的代名词。从我省实际看,拥有良好乡村旅游资源的村,相当大比例位于偏远地区,思维较落后,开发能力弱。要真正挖掘“乡土味道”,还需要摒弃小农思维,勇敢借助外脑,实现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才能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安徽日报记者 史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08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