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苏盐城盐都区:全域旅游由表及里 产业带动富民强区
大纵湖边听渔舟唱晚,东晋古城看仿宋街区,龙冈桃花园畅享休闲时光,草房子乐园找寻童年乐趣;以绣花功夫建优蟒蛇河风光带、三胡故里、郝氏故里景区,扮靓杨侍、仰徐、三湾、三官、泾口乡村旅游“五朵金花”……这是江苏盐城市盐都区进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第4个年头,全域旅游在这里已经由表及里“百花齐放”。
立足“全”字做文章,旅游兴业惠民生。近年来,盐城盐都区按照“生态、休闲、人文、乡村”四大主题,建设以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以125省道乡村旅游产业带、蟒蛇河水上游览风光带为主线,大市区都市休闲度假圈为支撑的“一湖两带一圈”大旅游格局,努力构建生态环境优良、人文底蕴深厚、水乡风情浓郁的美丽盐都。
截至目前,当地已累计创成国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4家,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3家,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基地等景区景点20多处,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力跻身全国50强。今年前三季度,该区游客接待人数56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5亿元,同比增长11.8%、18.96%。
全域旅游谋篇章
盐都居盐城西南,西汉时因盐置县,迄今有2100多年建政史。这里自然风光秀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3%,是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区;这里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是清初大书法家宋曹、“苏北鲁迅”宋泽夫、“中共一支笔”胡乔木、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等文化名人的故乡。自然人文的丰厚基底,为盐都矢志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基础。
“自2016年进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我们将旅游业视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型产业,旅游业现已成为盐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板块之一。”盐都区副区长李益说,当地充分放大国家生态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金字招牌效应,扎实开展“263”“三治三化”专项行动,把保护和发展统一起来,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纲举则目张。盐都区文旅局局长倪自祥介绍,他们把全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 编制《盐都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盐都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形成以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为总纲,市级区级规划为框架、旅游景区景点规划为基础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穿行在大纵湖景区施工现场,车辆穿梭,机声隆隆,各个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如火如荼,加快旅游项目建设的热浪扑面而来。
杨侍农业生态园里,游龙湖畔看景,水上乐园戏水,跑马场里驰骋。时令虽已入冬,前来休闲观光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我们与上海、浙江等地多家旅行社合作,天天都有旅游团来,平常每天游客在3000多人,每位游客来了平均都要消费几百元。”杨侍农业生态园总经理王烨武聊聊数语勾勒出当地乡村旅游的火爆。
3年来,盐都区重点旅游项目快速推进,梳理出东晋水城、蟒蛇河风光带、草房子乐园和龙冈桃花园等11个重点项目,其中多个已陆续建成投入运营,“生态湿地、民俗风情、名人文化、乡村休闲、旅游度假”五大产品体系渐趋形成。
一湖尽显湿地风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夕阳西下,乐声响起,赶来越冬的大雁在大纵湖宽阔的水面上成群飞翔,场面蔚为壮观。
大纵湖,有“苏北第一湖”之誉,是当地湖荡湿地风情的代表之作。这里的芦荡迷宫令人神往,其总面积21万平方米,早在2004年就已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乘舟穿行,船移景换,水道形成好多个岔口,这些岔口中只有一条是活道,走不对路的还会回到原来的地方。
大纵湖景区商业文创部副部长王云娟说,芦荡迷宫极像一个八卦阵,不熟悉地形的人驾船进去,没有两三个小时是转不出来的,据说新四军当年就常在这里打游击。如果想体验这里的神秘,那就租一条小船自己划进,凭着感觉一路破解这个由芦苇和水道组成的迷魂阵。
据县志记载,大纵湖是南宋时期的东晋城沉陷形成,1928年大旱时在湖底发现过城墙、古井、旗杆等遗迹。为了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2013年,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投资10亿元在景区东侧复建东晋古城,项目占地975亩,由“一河三街五区九岛”组成。自去年国庆开始试运营,王云娟这一年多就重点忙着它的宣传推广,“东晋古城重现历史风貌,融合南宋时期的风土人情与里下河地区的民俗民情,打造一座有声音、有味道、有历史、有文化的水中岛城。”
据了解,作为盐都区全域旅游龙头的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在带动三产服务业及旅游配套产业发展的同时吸纳周边居民就业4000人次,年营业收入20亿元左右。当前,度假区正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和省旅游风情小镇。
李益表示,下一步,大纵湖旅游度假区突出中高端定位,按照“主动服务大市区、融入长三角,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要求,将精致意识贯穿于东晋古城建设运营全过程,在理念上、品质上、细节上下功夫,致力打造传世精品。
村民吃上旅游饭
郭猛镇杨侍农业生态园是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示范。短短几年间,杨侍村先后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最美村镇”,全村3000多农民有近2000人足不出村吃上了“旅游饭”,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
漫步杨侍村,除了悠闲的游客,就是忙碌的村民。村里有生态园、美食园、游乐场、水上世界、民宿、宾馆、超市等,应有尽有。村道边经营农家乐的王根巧说,她家可同时容纳12桌客人,平时每天接待七八桌,双休和节假日客人爆满,有时不得不回掉几桌。“除掉开支,每年净收入10多万元应该没问题。”她说。
村委会主任吴金凤向记者讲起这个苏北农村的“发展史”。杨侍村离盐城市区17公里,没有特别的资源禀赋。2010年,王文祥回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为了让村里人有事做、有钱赚,他投资8000万元建起生态园,种植草莓、葡萄、冬枣、火龙果等经济林果,并修建了一些旅游设施。
来生态园游玩的客人多了起来,农产品不愁卖了,王文祥又投资办了一家生态餐厅。怎么让游客尤其是带孩子的游客逗留时间更长一点?村里继而建起温泉浴场、游乐场、水上世界,村民也纷纷开办农家乐和民宿。旅游设施一点一点建起来,可以为游客提供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了。夏天是水上乐园迎客高峰期,日均来客上万人,路边有十几家店铺出售泳衣,超市里饮料供不应求。2018年,来杨侍村的游客多达100万人次,不仅有盐城本地人,还有不少苏南和上海的游客;当年,全村旅游业总产值跨过亿元关口,跻身旅游强村行列。
随着接轨上海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上海游客来盐都游玩。从2015年起,盐都与上海各大旅行社携手,开通上海至盐都的旅游直通车,每年除自驾游的沪上游客,通过直通车走进盐都的上海人超过5万人次,盐都旅游收入、旅游人数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剪纸、老虎鞋、柳编等我们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深受外地游客的青睐。”盐都区文旅局旅游促进科夏文民说。
“生态环境是盐都最大的优势所在,只有把盐都特有的苏北里下河风貌保护好、维持好,做足生态底色,才能放大资源优势,让群众共享加快生态文旅高地建设释放的红利。”盐都区委书记吴本辉表示,盐都区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是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系统,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黄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