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产业>旅游产业

文化版“南京模式”走俏全国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艺是南京的气质,在滋养、聚集人的同时,又推动着这座城市的发展。

  过去一年,南京原创文艺精品力作陆续出炉,捷报频传;对古都文物保护、考古研究的突破,让城市历史可触摸,文物“活”起来;群文活动丰富多彩,文化 惠民深入人心,创新的文化消费让周边城市的文艺青年慕名而来。南京,正以文艺之名,以独具魅力与特色的“南京模式”成为典型,走俏全国。

  演出一票难求

  创新文化消费激发城市活力

  除了古都的各大旅游景点,南京的各大剧院如今也陆续成为打卡地。南京周边城市,乃至北上广的文艺青年们,追着各种演出来到南京。票价的优惠、丰富的 剧目,不断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由被动看戏到主动看戏;由要赠票看戏到买票看戏。而南京的这一转变,皆源自一项创新的文化消费模式。

  “在不干预市场、不违背市场规律前提下,作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南京从市财政落实了1500万元专项资金先期试点演出市场,采取直接补贴消费 者、积分奖励补贴、绩效奖励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方式,将财政文化消费专项资金补贴给文化市场的供给端和消费端,实现百姓少花钱看好剧。”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这一份“文化红包”,让在南京的文艺青年每天都像过着“双十一”。

  曾经送票都无人观看的尴尬局面消失了,《白鹿原》《千手观音》《戏台》《疯狂太空城》《三体》《宝岛一村》《大宅门》《摇滚莫扎特》《哈姆雷特》等 数十部剧目在南京的上座率超过90%,有的加座加场仍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出现了一票难买的现象。“经典原版音乐剧《猫》2018年5月15日-20日在 南京演出8场,三轮开票均在30分钟内即售罄,后加演2场,总票房达1210余万元,补贴资金达142万余元。2019年7月30日—8月4日,《猫》再 次在南京演出8场,这在南京演出市场史无前例。”2019年,南京完成评审文化消费政府补贴演出剧目130部,共演出232场,观演人次37.1万,累计 票房约1.05亿元,票房同比增长34.6%。

  这个文化版“南京模式”已成为全国典型。丰富和高质量的演出也吸引大批外地观众,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中约三分之一的观众来自外地,带动旅游、餐 饮、住宿等其他相关行业增长,对经济的贡献度显著增强。而南京“智能综合服务平台智能化升级及复制推广(二期)”也已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 文化和旅游消费提升行动项目”,让其他不少城市争相借鉴。曾经让高端剧恐慌的南京市场,如今成为了香饽饽,该负责人介绍,如今高端剧、人气剧团愿意来南 京,而这些剧目也同样吸引了周边文艺青年,进一步激发南京城的活力。据悉,话剧《白鹿原》已经预定了2020年的南京档期,将再一次如约而至。

  创作屡获殊荣

  文艺精品走向全国俘获粉丝

  吸引全国文艺青年前来的不仅是南京引进的高端大剧,南京的本土创作同样佳作频出。

  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南京解放70周年、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南京推出了一批红色题材文艺精品。2019年,南京共有5部作品获省文华作 品奖,7人获文华单项奖。而组织选拔的栖霞区《这么近那么远》代表江苏省唯一的舞蹈节目参加第十八届全国群星奖舞蹈决赛,并获得文旅部“群星奖”入围 奖。

  “群星奖”是原文化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而设立的全国群众文化艺术政府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目前分为两个子项,一个是专业领域的“文华奖”,一个是群众文化艺术领域的“群星奖”。在业内看来,“群星奖”可谓是群众版的“文华奖”。

  再次让南京触摸“群星奖”奖杯的舞蹈《这么近那么远》,表演者主要为南京马群街道的文艺骨干以及一群非专业的演员,“其中不乏一些物业公司的工作 者”,栖霞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舞蹈中,两代人拿起手机共同自拍、消除情感隔阂。“舞蹈从2017年开始创作,当时就是想以当下社会中忽视面对面交流 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去探讨家庭生活。”初衷并非为了冲奖,但是作品的创意以及现实意义让它脱颖而出,一路过关斩将走向全国。

  “舞蹈在栖霞区的每个街道都巡演过,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我们还去上海巡演了多场。”巡演期间,这个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感染了众多观众,俘获大批粉丝,许多人都表示仿佛看到了身边人身边事,发人深省。

  公益文化惠民

  百姓群文活动让音乐响彻全城

  文艺精品不断,而南京更加不缺老百姓自己的群文活动。

  2019年,南京举办“百场公益广场行”演出100场,“送戏下乡”40场,“公益合唱音乐会”10场,“公益交响音乐会”12场,“520音乐 厅”公益演出35场,群文大课堂10场,金图讲坛(讲座、沙龙)140场……2019年南京市群众文艺创作大赛,为确保比赛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比赛首次 采取现场亮分制,并邀请了外省评委参与每个门类评分,最终舞蹈、声乐、器乐、戏曲小品、美术、书法、摄影、论文八个门类,分一、二、三等共评出舞台类获奖 作品67件、美术书法摄影类作品78件和公共文化调研论文26件。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当然,南京人爱剧、爱戏,更爱音乐。

  由南京组织选拔的3支群众合唱团队参加第4届江苏省紫金合唱节比赛,获得一金一银一铜三块奖牌。“南京其实是一座当之无愧的音乐之城。”市文旅局公 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竞争尤为激烈的该次比赛中,南京首次实现合唱金奖的“零突破”。而南京自己的“金陵合唱节”,同样也在全国拥有知名度,是“群 星奖”的获奖品牌项目。

  在南京,上百个合唱团构成了南京城中的音乐网,影响着上百万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南京城中一道靓丽的文化符号,处处飘满音乐之声,“合唱可以改变 一个人的气质,同样也让南京城更加高雅,拥有贵族风范。”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著名指挥家任宝平对记者如此评价,如此这般的南京同样也让其他城市艳羡。

  保护历史文脉

  时隔多年再度入围十大考古候选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文化深厚,不仅文艺气质浓郁,文物资源同样丰富。

  2019年,南京努力传承南京优秀传统文化,古都特色进一步彰显,坚守文物安全底线,做好全市文物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实施的《南京市地下文物保 护条例》,落实“土地出让考古前置”,有效降低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风险;进一步完善博物馆体系建设,推进南京城墙博物馆、南唐博物馆、东吴博物 馆、王荷波纪念馆等建设工程;稳步推进联合申遗,成功举办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联席会议,中国明清城墙第七次工作会议。

  就在跨年之际,南京官窑山明代官窑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项目。南京作为大明王朝的国都,历洪武、建文、永 乐三朝50余年。明太祖朱元璋聚全国之力,用二十余年完成了南京城宫城、皇城、都城、外郭四重城垣的建设,气势恢宏,使中国古代城垣发展到达了巅峰,对此 后明清北京城的布局和建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南京城是如何建造?如此高规格、巨量的城砖,是在哪里烧造?又是如何运输?一直是南京明代都城考古的重要问 题。

  2016至2019年,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明代南京城东北约20公里的官窑山及其附近地区,系统开展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发现一处大型明代 官窑遗址。该遗址由90多座窑和大量相关窑业遗迹构成,发掘揭露了其中16座窑以及窑业相关的建筑基址、砖坯晾晒场、排水系统、交通水系等,出土大量带有 “应天府”“上元县”等铭文的城砖。该窑址是目前发现的窑场规模最大、窑体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保存最好的主要烧制南京都城城砖的明代官窑遗址。

  “这是继大报恩寺遗址在2010年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南京时隔多年再次入围。”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优秀历史文脉得到有力的保护和弘扬,这一次南京在新年之初再次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婕妤)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43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