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会议召开,公布了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淮安市清江浦区、盱眙县成功入选。包括首批已经入选的金湖县,目前,淮安市有3个县区成功上榜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总量和县区占比均居全省第三、江北第一。
近年来,淮安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统领,深入实施“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旅游战略,全力打造生态文旅水城。
突出党政统筹,凝聚全域共建合力
淮安市始终坚持高位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调研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指导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市人大、市政协通过会议审议、提议案办理、专项调研等方式,推进全域旅游工作。
淮安市加快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工程,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全域旅游工作委员会。坚持督查机制,开展全域旅游发展专项督查,排查存在问题,组织推进解决。组建淮安文旅集团,提高旅游资源集聚集约利用水平。
各地各部门持续推动合力攻坚。金湖县、盱眙县、清江浦区成立全域旅游推进专班,建立定期会办旅游项目制度,县区委书记率队参加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评审答辩。市各部门在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中主动融入旅游理念,预留旅游发展空间。
突出绿色发展,优化全域产品供给
近年来,淮安市发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培育全域旅游旗舰产品。目前,西游乐园主体结构封顶,正在进行机电安装、主体包装,闭园秀、花车巡游完成技术交底。华强方特演艺中心、探索之路主体完成,过山车等辅助配套基本建成。中国水工科技馆、白马湖湿地公园等正在加快推进。今年1-5月份,全市19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6.35亿元。
发力项目建设的同时,淮安市着力优化延展产业链条。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利用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改建契机,新建泊岸空间、戏曲小院等文化旅游打卡地。举行“运河之都夜淮安”活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激发消费市场活力。顺应疫情催生的新需求,支持“淮味千年”“礼遇淮味”等本地电商平台做大做强,通过网络订单、无接触配送,拓展乡村旅游商品销售渠道。
为深入推进融合发展,淮安市还与同程集团深度合作,就仓储物流基地、农副产品订购、旅游品牌打造、创业团队孵化等项目举行签约。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启动乡村旅游金种子培育工程。加快自驾游营地发展,引导景区联动融合,“游伟人故里·赏自然山水”自驾二日游、“清新自然·古韵苏北”苏北印象五日游分别荣获江苏旅游精品线路二、三等奖。
突出特质文化,做活全域市场营销
今年以来,淮安市强化旅游目的地推介,抢抓高铁发展机遇,在北京、上海、南京等重要客源地的双层巴士、机场、高铁站、高速路投放景区图文广告,着力提升旅游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联合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开展“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品牌宣传营销,强化旅游形象宣传,争取省级联合投放专项资金570万元。
此外,淮安市举办系列营销活动,直接对接市场,拓宽游客输送渠道。举办“行走千年古堤感受遗产魅力”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江苏主会场活动,发布5条“行走淮上”城市亲水线路。在央广网、《中国旅游报》、12306等平台和北京、上海、南京等重要客源地投放淮安文旅品牌形象广告。举办“水懂我心、自然淮安”万名市民游淮安启动仪式,带动形成本地游、周边游热潮。
在做活全域市场营销的同时,淮安市着力提升全域服务水平。完善旅游集散体系,全域旅游一级集散中心高铁东站客运枢纽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今年以来新增4条全域旅游直通车线路,不断完善城市旅游公交和旅游巴士环线方案。优化全域导览体系,市文广旅游局牵头,协同市交通运输、公安、城管等部门与县区共同发力,拟订《旅游交通标识设置指南》(初稿),对城区旅游交通标志牌予以统筹增补、对标优化。组织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培训,举办服务员技能大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突出政策引导,促进全域旅游复苏
今年以来,旅游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我市及时出台应对措施,严格落实国家、省有关政策,出台《淮安市支持旅游企业共渡难关健康发展的十条措施》《关于应对疫情影响积极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从强化资金扶持、鼓励市场宣传、免费乘坐旅游直通车、景区免费开放等方面,激发市民出游热情,刺激旅游市场复苏。科学指导有序复工,出台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娱乐场所开放工作指南,指导全市旅游企业在全省范围内较早复工复产。
此外,我市积极助力旅游企业纾困。帮助82家旅行社暂退质保金1089万元,为西游集团等重点旅游企业争取省级补助254万元。组织市级旅游企业纾困资金申报审核,重点扶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1-6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1089.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4.79亿元,旅游市场约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57%。(记者 杨尚 刘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