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做好“稳增特提”四篇文章 建设特色鲜明的新时代鱼米之乡——访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璇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作出部署。”近日,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璇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农业农村部门将严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坚持以“稳增特提”为工作抓手,向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扎实迈进,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市农业农村局聚焦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夏粮生产实现总面积、总产量、单产水平“三增三高”,畜禽、蔬菜、水产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守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建设。持续强化农业科技装备基础,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6%,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8%以上。刘璇表示,市农业农村局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继续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控、强降雨等天气急转预警,夯实秋粮稳产基础,积极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同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及时发布涉粮等主推品种与技术,重点推广集中育秧、侧深施肥等关键技术,增强农机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我市规划出“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精品水产、现代畜禽、品牌茶果、特色园艺”6条产业链,将观光、休闲、养生、研学等功能嵌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围绕6条农业全产业链,大力发展精品淡水鱼、茶叶、草莓等镇江本土特色产业,传承发展镇江肴肉、镇江香醋、金山翠芽、句容老鹅、镇江锅盖面等具有悠久历史的镇江土特产品,推动村级发展“一村一品”、镇级建设产业强镇、县级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把乡村产业、农业品牌规划好、打造好、宣传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考量。2023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9亿元,村均194.14万元,同比增长9.8%;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14元,列全省第五,同比增长6.9%,超过省均0.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8。为确保亿万农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不掉队、赶上来,我市创新开展“六个一”挂钩帮促机制,启动富民强村帮促行动第二阶段(2024-2025年)工作,市领导带头挂钩帮促经济相对薄弱村,选派“三大员”(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兴农员和金融助理)到村开展帮促工作,选派31名市直单位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推动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双提升。在此基础上,我市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依托村镇资源禀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聚焦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我市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亮点,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新路径。持续放大“戴庄经验”示范效应,累积建设4批次省、市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共计53个。会同市人才办组织优秀“新农人”遴选,选拔产生了两批共计41名镇江市优秀“新农人”,所有优秀“新农人”被认定为我市E类人才(高级人才)。世业镇“生态健康岛”定位愈发鲜明,欣叶蝴蝶兰等项目发展壮大。下半年,市农业农村局将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坚持抓住“稳增特提”工作主线,抓牢粮食安全、长江十年禁渔等“国之大者”,抓实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抓好“改作风、优服务、抓落实、提形象”作风建设年,交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10周年的“三农”答卷。

刘璇表示,市农业农村局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镇江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全力夯基础、强特色、补短板、促增收,确保农村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全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作出镇江贡献。(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夏霁渲 )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2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