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

首页>地方频道>泰州>靖江

兴化:水乡垛田成就每年百亿元的大产业

小船悠悠荡荡地漂在水边,65岁的沈有凤拿着拖把,把船舱里外清理得干干净净,油菜花开了,又到了当“船娘”的时候,一艘干净整洁的小船,关系着她未来一个多月的收入。

  现在,江苏兴化,水上垛田的油菜花渐渐开放,一年一度的油菜花旅游季迎来八方宾朋,数以万计的游客乘着小船,穿过密布的水网走进花田,在金黄的花海中徜徉。江南水乡的旅游季,也随着油菜花的绽放而开始。

  借助油菜花旅游,结合当地众多的传统文化和农业特产,兴化这个县级市,打造了连通全域、贯穿四季的农文旅产业,年营业收入逾百亿元,像沈友凤这样的农文旅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

  油菜花开,“船娘”开启摆渡的忙碌季

  当隐隐约约的花香飘荡在田野中,绿色的油菜田里出现星星点点的明黄色时,沈友凤就知道,一年一度的摆渡生活就要开始了。

  沈友凤是一名“船娘”,每年的油菜花季,她都会驾起小船,在村外的湖荡中,接送往来的游客。

  兴化是垛田的典型区域,兴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兴化有1万多条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密布的水网。

  水上的垛田没有路,想要走进花田中打卡拍照,只能乘船。游客可以选择机动的游船,也可以选择人力划桨的小船,坐在船上,河面上的风里带着花香,船桨的破水声连绵不断,这种独特的体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船娘”们大多戴着红色的头巾,穿着长衣长裤,戴着手套护袖,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这可以抵抗头顶的烈日和河面上的冷风。花季会持续1个月到40天左右,戴着红头巾的“船娘”们,每天都会在碧水黄花中穿梭,驶过一条条河流,路过一块块花田,一直到油菜花凋零,游客们散去。那时候,她们会把木船封存起来,重新驾起电动小船,船上带着镰刀,去收获成熟的油菜,种下下一季的庄稼。

  对垛田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们来说,驾船是他们生存的本领,翻地、播种、收获,都要靠一条小船。只是,这种靠人力的船,他们其实很久不用了,只有在旅游季中,才会捡起小时候练就的本领,重新操起船桨。

  在东旺村,像沈友凤这样的船娘有100位,如果有人退出,就会有人补上,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如果没有这场花海盛世,她们的春天,大部分在操持家务、照顾孙子和下田劳动中度过。油菜花旅游给她们带来了新的收入,每天沿着固定的路线,沈友凤可以划四五趟,每天固定收入80元,拉一个游客还有额外2元收入。小船可以坐8个人,一天下来,约有150元左右的进账。

  “船娘”只是村民们新的职业之一,随着游客的增多,村里还出现了许多新的产业,从农家乐到小饭店,从驾船的“船娘”到受雇于景区的“职业农民”,每一种都会为他们带来超出种地的收入。

  一座县城,“奇观”造就百亿文旅产业

  在过去,油菜并不是垛田上的主要作物,油菜产量不高,很难获得高收益,人们更多在房前屋后或者小块的垛田上种植,够一家人吃油即可。

  偶然的机会中,垛田上的油菜花被摄影家发现,碧水、蓝天、鲜亮的黄色油菜花、水面上往来的小船……形成了春日的“限定”美景。垛田油菜花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对从小生活在垛田中的人们来说,好像忽然之间,垛田被油菜花打开了全新的世界,从水上农田到城乡全域,从春日到冬季,春天的菜花、夏天的荷塘、秋天的菊花和螃蟹、冬日的候鸟和芦花,还有大米、菜油、莲藕、水产,乃至本地特色的美食和传统,都能成为旅游的资源。农业、文化、旅游融合一体,建成一个庞大的农文旅产业。2022年,兴化这个县级市中,文旅行业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超过全部112万多人口的5%,文旅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

  沈友凤所在的东旺村,是垛田油菜走向世界的先行者,也是兴化垛田最典型的区域。在这里,日渐增多的观花热潮,渐渐引起了当地的重视,怎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游客,给村民们带来真正的收益?

  2009年,一场“简陋”的菜花节开启,人们在水边搭了一个棚子,摆一张桌子卖票,载人的小船也只有一艘。那一年,东旺村卖出去1万元的门票,一个不算多但也不算少的数字,却是开启乡村新产业的起点。

  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春天,这里都会举行菜花节。菜花节的名字几经变迁,规模越来越大,游客也越来越多,原本安静的村庄和农田,变得越来越热闹。当地在垛田中建设景区,东旺村和村里的4600多亩水上垛田,成为了景区的核心。

  走进东旺村,几乎每一栋房子都挨着河道,每家院子旁边,都有一个小码头,或多或少地停着几艘小船,尽管公路已经修到了每家的门前,村民们也都有汽车,但船依然不可或缺。不同的是,这些船除了下地和出行,还是游客们穿行村庄、感受水乡生活的“坐骑”,也是村民们获得额外收入的工具。

  “船娘”是垛田中特殊的风景,她们都是留守村里的女性,在村里生活了数十年,熟悉每一块垛田,在划船载客的同时,有人还会唱家乡的小调、讲垛田的故事。“船娘”很辛苦,旺季的时候,每天早晨七点开始工作,一直划到晚上,最多的时候要划十多趟,少的时候也有四五趟,但这也是她们收入最多的时候。

  返乡支援,“菜花”让年轻人都回来了

  早晨5点左右,61岁的蒋中富就和妻子起床了,头一天晚上睡觉时,已经过12点了,夫妻俩总共睡了不到5个小时。

  蒋中富经营着一家农家乐,三层的小楼,一楼是餐厅,二楼、三楼有8间客房,从3月份开始,就陆陆续续有客人来住,到3月底,每天差不多能订出去一多半。到了4月,想住在他家就不太容易了,每天都是客满,一直到油菜花季过去。

  在东旺村,蒋中富开农家乐很早,快有10年了,从平房到楼房,他经历了这个村庄的蝶变。早期时候,农家乐不多,一个油菜花季,他可以赚20万左右。慢慢地,开农家乐的人越来越多,就在蒋中富家所在的那一小片区域中,就有30多家农家乐。伴随着经营者的增多,住宿的收益下降,蒋中富也开始扩大经营范围,为游客提供餐饮,他在自家院子里搭了一个棚子,摆开灶台,每天收购村里的时令蔬菜,做一些本地的特色美食。

  餐厅为蒋中富带来更多的收入,但也让他变得更忙了,旺季的时候,在市区工作的儿媳妇也会回家帮忙。

  每年油菜花开的时候,东旺村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会踏上回家的路,和众多的游客一起,在村里度过春天最美的时节。而兴旺的旅游产业,也为村庄带来新的生机。

  2023年,油菜花节为期40天,仅进入东旺村所在景区的游客,就达到36.5万人。而进入兴化市全市的游客达到60万人,旅游收入超过3000万元。

  对于开民宿的农家,民宿带来的收入在5万-20万元之间,这些收入,绝大部分来自油菜花开的季节。

  全域旅游,“火热”的不只是油菜花

  随着油菜花旅游的火热,许多新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

  距离东旺村不远的东罗村,有3600多亩地,但并不以油菜花出名,而是种植了2000多亩阳光玫瑰葡萄。尽管如今的阳光玫瑰,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天价葡萄,但收益依然比普通葡萄更高。

  在东罗村,以前并没有进出的公路,村民出行全靠行船,这也是垛田中许多村庄共同的特色。东罗村村支书魏振介绍,过去,村里结婚,都是用船接新娘子,村民进城,要划两个多小时的船。随着油菜花经济的发展,兴化各个村庄之间的公路逐渐修通,如今从东罗村到兴化市区,开车只要20分钟。“小时候觉得时间很慢,现在干什么都快了。”罗振说。

  时间流逝的速度快了,村庄的发展也更快了。如今,东罗村的葡萄不再用船运输,沿着公路,可以直接运往任何地方。村里打造了许多民宿和商业项目,特色美食、文化广场等,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前来。

  当蒋中富的民宿迎来新一季的游客时,在东罗村,罗中坤的民宿中,也快住满了客人。罗中坤原本在外做生意,几年前回到村里,开起了超市和农家乐,平时夫妻两人经营,旺季则全家人上阵。

  在这场油菜花带来的乡村变迁中,改变的不只是东旺村和东罗村,甚至也不只是乡村。兴化市文旅局负责人介绍,从2010年开始,当地开始探索春秋两季观赏经济,此后又发展出覆盖四季、贯通全域的文旅产业,同时还建设了众多驿站、服务站、景观台、休憩点、房车露营地、民宿、农家乐、品牌购物店等。十多年来,从一个小村庄开始,逐渐扩大到全镇、全市的全域旅游。

  在新的旅游项目不断出现时,许多传统的垛田文化也在渐渐复苏。40多年前,沈友凤坐船嫁到东旺村,后来,这样的场景渐渐消失,年轻人用汽车接新娘子了。但在油菜花旅游季中,水上婚礼变成了观赏项目,以另外一种形式重现在穿过河道的小船上。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9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