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首页>地方频道>滁州>要闻

优环境“赢商” 培沃土“兴商”

“滁州是我遇到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相关部门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供企业之所需,用心用情用力帮扶企业解难题、促发展。”这是中润新能源创新研究院院长丰平在2月19日召开的全市“新春第一会”上的发言。

上半年,我市新签约亿元项目291个,协议总投资超千亿元;新开工亿元项目177个,118个为新签约项目当年开工;新投产亿元项目175个,累计到位资金213.1亿元。

一句句中肯的评价、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折射出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也见证了我市以环境之“优”谋发展之“进”的有益探索。

一流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金钥匙”。近年来,我市从“六破六立”入手,深化“双对标”,全力打造更为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践诺守信的社会环境,做细做实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各项工作,推动“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全面提升,持续擦亮“亭满意”服务品牌,推动滁州加速成为活力迸发的“投资热土”、产业聚集的“兴业高地”。

顶格推进,全域发力强导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知势谋局,将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打出一套对标一流追赶先进的“组合拳”,力争在区域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和主动。

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召开营商环境“新春第一会”,出台全省首部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全国首部《证照并销地方标准》。市委改革办将“亭满意·双对标”列为重点改革事项抓推进;市人大、市政协分别组织开展“代表评营商,助力亭满意”和协商“亭满意”系列活动;市委宣传部和市营商办连续多年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举办“亭满意”推介会,合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深化对标行动,省外对标苏州、省内对标一流,成立18个工作专班,组织30余批次赴苏州和省内有关市学习,聚焦18个重点领域,列出问题清单,逐项提出改进措施,深度学习先进地区争创一流营商环境“高地”的政策举措。

顶格推动,彰显决心。在“亭满意”的带动下,各县(市、区)一体推进对标提升活动。来安县聚焦打造“来·安心”营商环境,在全市率先实施重点项目服务直通车机制;定远县推出“定放心”营商品牌,开展机关干部赴企业集中驻点帮扶;全椒县创优“全舒心”营商环境,建立签约项目快速落地“绿色通道”机制;南谯区打造“亭满意·谯头堡”服务举措,率先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审批改革。

增值服务,利企惠民添活力

7月5日,我市于全省率先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后上线的“企业综合服务专区”,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该专区旨在通过集成前端服务,打造高效、协同的增值化改革中台枢纽,推动全市营商环境由“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

据该专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疑难个性问题或涉及多个办理部门,容易造成企业多次跑、来回跑的问题,实行“一窗受理、兜底办理”,以有解思维破解诉求办理瓶颈和制约,按“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联办、限时办结反馈”的模式运行,将企业“烦心事”办成“暖心事”。

如今,全国各地围绕营商环境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花更大功夫、下更大力气积极营造走在前列的营商环境。

于是,变过去的政府有什么、给什么为现在的市场主体要什么、给什么,制定出台《滁州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总体方案》,以企业获得为核心,坚持企业有感、创新引领、系统集成、数字赋能原则,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124+N”增值服务体系架构。其中,增值服务中的“增值”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服务观念上增值,以“企业有感”为价值取向,积极转变服务模式和角色定位,以“用户思维”主动感知企业需求,着力推进涉企服务由物理聚焦向系统集成增值。在服务机制上增值,围绕“一专区、一平台、一个码、一清单、一类事”主线任务,线上整合各类涉企服务应用,拓展服务场景,建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线下归集涉企服务资源与渠道,组建企业综合服务专区,协同联动打造立体综合、多元融合、集成高效的政务服务增值化网络。在服务内容上增值,围绕企业高频需求,统筹整合涉企服务职能和资源,拓展涉企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推动项目、政策、金融、人才、法治、科创等10个涉企服务领域76条首批涉企服务事项由“多头分散”转变为“一站集成”,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衍生服务。

不仅如此,在滁州上下,“人人都是软环境、人人争当店小二”的服务理念,已广泛形成共识和自觉行动。市领导担任“首席服务员”,定期召开营商环境分析会、产业链链长会,坚持“一企一策”“一项一策”、精准施策,强化主要领导项目管理责任制,每季度组织招商引资等重点项目“三看三比”巡回检查活动,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推深做实企业包保服务,全市1300余名包保联系干部直联上门、包保到企,向企业“送政策、听意见、问需求、解难题”,及时收集办理企业在经营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以企业诉求为重点,畅通企业反映问题通道,建立企业诉求“挂号制”,推进“企呼政应、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滁州市企业诉求“一口收办”、闭环管理工作机制》等文件,持续提升为企服务效能。完善优化政企沟通渠道,依托“民声呼应”“省为企服务平台”“12345营商环境监督分线”“滁州市企业服务直通车”等线上线下平台,多渠道全天候受理企业诉求,实现“一口收办”。

同时,对企业诉求实行清单管理、闭环管理、销号管理,专人专班登记、研判、交办、督办、回访。对企业反映的疑难事项,施行集中会商、协同办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对本级无法办理的事项,至少提高一个层级请示报告,全力打通部门、层级、区域间诉求反映壁垒,确保问题解决、企业满意。

深化改革,化繁为简提效能

近日,滁州市首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成功办结。在安徽涵博健康集团医院,一位年轻妈妈通过“皖事通·慧滁州”APP为新生宝宝申报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服务,一次提交便办理了新生儿出生证明开具、户籍登记、医保参保和社会保障卡申领等事项。

据悉,目前我市首批较为高频的7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安徽政务服务网滁州分厅、“皖事通·慧滁州”APP上线使用。新生儿出生、企业破产信息核查、开办运输企业、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自然人无违法违规信息核查、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教育入学等“一件事”实现线上一键办结。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我市针对群众和企业提出的“痛点”“堵点”,把政务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以工业互联网思维不断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在全省率先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推进扁平化管理,压缩办事环节和时间,提升横向协同效率,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办事环节、提交材料、办理时限分别减少10%、22%、34%。在全省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务,率先设立企业帮扶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今年以来,全市126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共协调解决企业群众反映问题73件,咨询133件,满意率100%。

同时,坚持用数字技术赋能政务服务,加快“皖事通·慧滁州”平台重构,推进市县两级13个服务接入“皖事通”和“皖政通”,“报表通”“预算管理一体化”2个省建政务运行系统在我市应用推广。截至目前,全市“皖事通办”平台累计注册个人用户355.15万,法人用户31.61万;“皖事通”APP累计上线19大类326项便民服务,“皖企通”APP累计上线5大类32项利企服务,全市99.3%的个人事项和99.4%的行政许可事项可全程网办。

在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上,持续深化“全省一单”权责清单制度体系建设,标准化梳理、编制市县两级市场监管、交通、发改等33个部门9082个“全省一单”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窗口改革,标准化统一全市乡镇(街道)102个政务服务事项、村(社区)51个政务服务事项,7155个办事指南要素,逐步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法定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统一,提供全市无差别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与长三角地区多地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战略协议》,推出线上服务专栏、线下办事专窗、长三角政务地图、长三角虚拟窗口等多项措施,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173项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异地办,为长三角地区企业和群众提供触手可及、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6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