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产业>创意产业

上海为中国和世界舞台输送“艺术力量”

  原标题:上海国际艺术节2 0周年特别活动上,众多艺术家分享一路同行的“不解之缘”

  为中国和世界舞台输送“艺术力量”

  “20年,多少人带着精彩绝伦的作品而来;40年,多少人带着闪闪发光的梦想而来……”10月21日晚,情景音诗《大家回家》拉开“20·40大家·回家”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周年特别活动大幕。浦江之畔东岸·民生艺术码头,众多艺术家齐聚一堂,回到陪伴、扶持他们成长的艺术平台,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分享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一路同行的“不解之缘”。

  创新与传统,缺一不可

  1999年深秋,第一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迎来一位忐忑而自信的年轻戏剧导演和她的作品《生死场》。在这之前,很少有人听说过田沁鑫的名字,而这个艺术节同样也才刚刚起步。今天,她已成为在艺术节展演作品最多的戏剧导演。昨晚,演员秦海璐从山西片场赶到上海。她与田沁鑫合作《青蛇》创下艺术节委约作品提前1年出票的纪录。“《青蛇》邀请英国舞美设计团队,展示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传说。”在秦海璐看来,艺术节鼓励创新,上海观众对戏有信心,才有了《青蛇》成功。

  “戏曲活在21世纪,创新与传统,缺一不可。”京剧演员魏海敏在艺术节找到知音。2011年她带着新编剧《孟小冬》参加艺术节。贯穿全剧的声音,有“孟小冬”在日常生活中发出的女声的歌,有“孟小冬”在台上表演使用的老生唱腔,还有回忆起“梅兰芳”时正宗的梅派唱腔,这些声音皆出自魏海敏一人,“来时我很忐忑,没想到演出结束后,我收到许多上海观众鼓励。上海对新事物的接受度特别高。”2016年,魏海敏再次参加艺术节“600分钟600年——中国戏曲经典名家盛荟”,全国7个省市、9个剧种的 14位戏曲名家以3场总时长600分钟演出,20折来自天南地北的经典戏曲折子戏,荟萃为一部活化的中国戏曲“浓缩大观”,“单场演出5个多小时,汇聚各省戏曲经典,全面、宽广、大气,其他地方看不到这样规模的戏曲汇演。” 下转◆6版

  演员与观众,心心相惜

  “心念念、情悠悠,一路走来风雨同舟;天长长、地久久,敞开容纳五洲……”在歌唱家雷佳《国泰民安》歌声中,活动达到高潮。今年雷佳将在艺术节举办《源远流长 寻根之旅》民族歌曲音乐会。她表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既是一个高质量的艺术节,又是一个中外对话的平台。在交流和竞争氛围中,它既能够介绍中国的艺术,又能够把眼光放得更远、不断攀登高峰。”雷佳主演的歌剧《木兰诗篇》和《白毛女》曾来沪演出,“上海观众和专家不仅给我认可,也给我可行性非常强的高质量建议。上海观众既专业又挑剔,能够激励所有艺术家把作品打磨精致,这也是我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原因。”

  奚美娟先后在艺术节主演明星版话剧《家》《北京法源寺》。她作为演员参与艺术节,更是以上海市民身份出现在艺术节观众席,“艺术节由小变大,由幼稚到成熟,我每年都盼着精彩演出。”陶虹在上海上学,又嫁到上海,20年前就已成为艺术节的观众,“上海是个充满艺术气质的城市,艺术节有很棒的舞台。”她说,“在上海这个大码头演戏,得小心。上海观众厉害,演出看得多、品位高,演员要做好准备,迎接考验。”

  过去与未来,薪火相传

  20年来,艺术节涌现许多“大家”,他们在艺术节的舞台上成长,也用自己的艺术成果“反哺”大众。而人民大众给予艺术家们的欣赏与信任,也让艺术节这棵曾经幼小的树苗,如今枝繁叶茂。

  20年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与歌唱家廖昌永、舞蹈家黄豆豆获得“艺术节之星”称号,“我们都是新上海人,是上海给了我们崭新的创作机遇。”尚长荣曾带着京剧《贞观盛事》参与艺术节,而今该剧拍成3D电影,“希望再一次给观众惊喜。”杨丽萍、叶锦添在本届艺术节携手带来最新力作《春之祭》,这是他们继《十面埋伏》后又一次合作。杨丽萍表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与她有着共鸣,都希望扶持新生代舞者,让中国艺术、中国舞台、中国舞蹈艺术后继有人。音乐家谭盾一直为上海国际艺术节、为中国艺术事业不停奔走、创作。他表示,艺术节像一条艺术纽带,把上海和全世界最美好的城市连缀在一起,让整座城市都发光。

  坚持走品牌发展之路,艺术节逐渐成为汇聚世界一流演艺资源、演艺人才的“码头”,同时成为推广中国优秀文化,激活国内艺术原创力的创新“源头”。众多艺术家与艺术节共成长,当年的“青年艺术家”从这里启航。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创作的交响合唱《启航》成为去年艺术节开幕作品,“只有上海国际艺术节让那么多国际来宾用世界共通的语言——音乐来聆听中国的红色历史。上海海纳百川的包容度有目共睹,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国际文化聚焦于上海,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故事,成为创作者的沃土。”

  上海国际艺术节首位驻节指挥汤沐海回首20年,“艺术节越来越成功,已完全能够与国际顶尖艺术节相媲美。”他表示,作为驻节指挥,不仅推出好节目,还要发挥音乐教育使命,“艺术节把演出搬到社区、广场、森林,开拓观众眼界,培养新观众,形式新颖,效果突出。”

  “春风一起便挺身而出,扬起我翠绿的臂膀,去拥抱奔腾的大江”,表演艺术家焦晃在“20·40大家·回家”舞台朗诵诗人赵丽宏《江芦的咏叹》,这是所有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工作者情怀的写照。20年来,艺术节涌现一大批优秀作品与艺术人才,为中国、为世界舞台输送“艺术力量”。带着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带着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和全球艺术家携手并肩,在新时代开启新的征程。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出席活动。

  (解放日报记者 诸葛漪)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18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