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音乐自己剪、演出服淘宝买,却不妨碍年轻演员处女作赢得全场最高分
《看不见的墙》获“荷花奖”第一
《看不见的墙》剧照。 (上海歌舞团 供图)
解放日报讯 97.78分!上海歌舞团演员何俊波自导自演的作品《看不见的墙》赢得全场最高分,获得日前在广州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第一名。这部只有6分钟的小作品看上去有些简陋:音乐是何俊波自己找现成素材进行剪辑的,演出服是从淘宝买来的……进入最终评比的16部作品中,不乏名家之作,评委为何偏偏钟情于这个22岁年轻演员的处女作?
将生活体验放入创作
“何俊波身体的流动性和他的肢体语言能力特别强,我很喜欢,这样的演员在国内很少见。”北京当代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王媛媛说,“他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一堵无形的心墙,形成自我与外界的阻隔。”
现代舞作品形式丰富、表达自由,但不少作品仍然存在词不达意、立意不足、构思残缺的现象。观众常常诟病现代舞 “看不懂”,无法进入编导和演员沉浸其中的世界。而《看不见的墙》,却让评委们看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感受到主人公所承受的束缚,以及难以冲破束缚的无力感。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其中有一个动作我印象很深,演员在台上突然停顿,伸出手脚,抵抗从空中袭来的压力。这部作品的语言、身体和内心状态非常吻合。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编导一定要将生活中的体验放到创作中去。”
何俊波告诉记者,其实《看不见的墙》最初的版本,也是从肢体和情绪出发,十分抽象;后来的改变,源自一次意外受伤的经历。去年刚进入上海歌舞团不久,何俊波不小心受伤,不得不休息了三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有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就好像有一个特别想去的终点,但怎么也无法抵达。于是我开始将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感受融入肢体动作之中,让这部作品有了生命力。”
作品要与观众产生交流
何俊波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校,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舞者。最终,他来到了上海歌舞团。“我很喜欢上海歌舞团的包容性。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都可以在这里共存,很开放,前景广阔。”
在上海歌舞团“在路上——艺术创新扶持计划”的支持下,何俊波对《看不见的墙》进行了反复修改。“在路上”近年来调动了歌舞团许多青年编导和舞者的创作积极性,创作出不少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的作品。上海歌舞团舞蹈演员部主任朱继承说:“一开始,《看不见的墙》并不成熟,但团里一直鼓励年轻人进行创作,何俊波也有强烈的愿望把作品做得更好,所以这部作品获得许多提升的机会。”目前,上海歌舞团正在创排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何俊波成为助理编导,得到知名编导韩真和周莉亚的指点,进一步完善《看不见的墙》后,最终摘得大奖。
在学校时,何俊波也编过一些作品,但进了上海歌舞团才明白,成熟的作品不仅仅是自我表达,还要与观众产生真正的交流。拿奖之后,何俊波也不着急做下一部作品。“现在有许多青年艺术家扶植计划可以申请,年轻人有越来越多崭露头角的机会。我希望自己慢慢沉淀,等到有了足够的积累和适当的机会,自然会创作出好作品。”
(解放日报记者 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