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彩绘漆镇墓兽”。战国“彩绘漆镇墓兽”。完整地展出馆藏,并借展7件重要出土文物,有些堪称顶级国宝
280余件中国漆器珍品呈“千文万华”
北宋庆历二年“识文描金盝顶舍利函”。 (摄/蒋迪雯)
战国“彩绘漆镇墓兽”。(摄/蒋迪雯)
解放日报讯 “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今起亮相上海博物馆,展出280余件战国时期至二十世纪的中国漆器珍品,其中270余件为上博馆藏。这是上博首次系统、完整地展出馆藏漆器,而上一次的漆器特展可追溯至40年前。
涵盖两大高峰时期多数工艺品种
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已发现距今7000年的漆器。漆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馆之初,上博便开始了漆器文物的收藏。1979年,上博曾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湖北省出土战国秦汉漆器展”,推动全国早期漆器的研究。
战国至汉代是中国漆器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礼仪、生活、丧葬用品都可以用漆器制作,各地墓葬中出土的以彩绘为主的漆器数以万计。宋元明清时期是漆器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品种繁多,数量可观,而且以艺术品居多,出现了“千文万华”的局面,这也是此次展览的展示重点。
步入上海博物馆一楼展厅,展陈空间分为“漆彩飞扬”“清雅素髹”“雕锦镂华”“螺钿萋斐”“金髹彩妆”“闽风瑞光”六个部分,以时间为序,以工艺为纲,280余件漆器各有其工艺特色与艺术面貌。从品种来看,可分为彩绘、素髹、雕漆、螺钿、金饰、建漆等,涵盖了中国漆器史上两大高峰时期的多数工艺品种。
彩绘漆器是出现时间早且延续时期长的漆器品种,自新石器时期开始萌芽,经过夏、商、周时期不断探索,到战国、秦、汉时期达到鼎盛,之后历朝历代持续制作。在“漆彩飞扬”展区有一批上海博物馆于2008年从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调拨的该地区墓葬出土器物,可反映当时漆器生产的普遍性。素髹漆器是传承时间最久的漆器品种,展品中有上海地区出土的宋元时期日用品,也有古琴等高雅艺术用品,精致内敛,气息古朴。清代乾隆时期菊瓣形朱漆脱胎器制作工艺高超,装饰华丽,体现了皇家的审美情趣。
重点展示历代雕漆实物96件
雕漆是在器胎上层层髹漆至数十层或百余层,再用刀雕刻出纹饰的漆器,按所髹漆色和雕刻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剔犀、剔黑、剔红、剔黄、剔彩等,是传世漆器中数量最多的品种。“雕锦镂华”展区展示了历代雕漆实物96件,是展览最为重要的部分。
螺钿则是用螺、蚌的外壳在漆器表面加以装饰的工艺,有厚螺钿和薄螺钿两种类型。宋元时期螺钿工艺精进,钿片逐渐变薄,出现了许多佳作。展品中,宋元时期“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图菱花形盒”“黑漆螺钿人物图圆盒”均为海外回流文物,国内罕见,十分珍贵。清代螺钿精益求精,钿片薄如蜂翼,细若秋毫,普遍采用点螺工艺,局部片嵌金花,其构图、配色模拟书画趣味,随彩而施,光华可赏。
漆器的金饰工艺主要可分为嵌饰与描饰两大类。展品中有唐代银平脱铜镜以及戗金、描金漆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村前乡宋墓出土的“朱漆戗金人物花卉纹菱花形奁”、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出土的“识文描金舍利函”,分别代表了宋代戗金、描金漆器的最高水平,堪称国宝。“闽风瑞光”则展示近现代福州沈绍安开创的脱胎彩绘漆器21件,另有1件厦门漆线雕代表作,二者均为二十世纪福建地区漆器工艺的代表性品种,时代气息浓厚。
为筹备此次展览,上海博物馆特别借展了浙江省博物馆、常州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所藏的7件重要出土漆器珍品。有些堪称顶级的国宝,自出土以来从未离开过当地。
展览将持续至明年2月24日。此外,上海博物馆将会同中国文物学会举办“中国古代漆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8年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年会”。
(解放日报记者 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