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深海装备,是我们这一代深潜人的科研使命,也是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应有之力。”胡震委员表示。每一台载人深潜装备的突破,都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大量投入。此次参会,胡震的提案主题是“加强深海装备领域基础研究建议”,希望促进我国深海装备领域原始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在建设强大的装备谱系的进程中,加强基础研究的工作迫在眉睫。这些年,我国在海洋全深度领域的超大潜深设计、新型钛合金材料及加工工艺、高强度浮力材料、充油锂电池等关键技术取得了全面突破。这一系列成就,为我国深海装备的研发积累了大量的应用技术、运行数据和研发成果,但深海装备领域的原始创新成果还不够突出。“应通过系统梳理、溯源求真逐步形成基础研究方向,并开展相关研究以夯实我国深海装备研发的底板。”胡震说。
在提案中,胡震系统梳理了深海装备领域的六大基础研究方向,即深海装备总体方向、材料方向、通信导航方向、动力能源方向、环境感知方向、控制技术方向,并建议相关部门对这些方向给予长期、稳定支持。他认为:“这不仅能够对我国深潜装备的研究提供原始创新的动力,更能推动从海底到陆上系列产业的进步,从国家到区域,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胡震以及深潜装备的科研人员有这样的共识:当下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能够为未来海洋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为保证海洋科技发展的强劲动力和部分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我国需进一步增加海洋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尤其是优化投入结构,增加对海洋基础研究的投入比重。此外,我国在深潜装备领域,还存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衔接弱的短板,“这需要科技规划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及科研单位精诚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水平向好向上发展,进一步加强顶层策划,做到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之间的统筹布局。”胡震表示。
结合自身工作和实地调研,胡震对基础研究还提出期待,“更要分好轻重缓急。对研发方向,最好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前端基础研究需求,要先针对我国海洋领域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的环节,对确定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进行持续支持。”如此才能切实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保证基础研究队伍的稳定性,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基础研究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