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苏州“三农”怎么干?
昨天(2月29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奋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大会上,《中共苏州市委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实施意见》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2024年苏州“三农”工作将聚焦“三基三主”,即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主导产业、主体风貌、主题文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智造之城”与“鱼米之乡”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
聚焦“三基三主”,《实施意见》排定了六大重点任务24项工程。
聚焦“三基”,明确3项重点任务12项工程
任务之一,聚焦带头人培育和重点村帮促,夯实基层组织,具体将实施5项工程: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育工程、新农人培育工程、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工程、农民增收工程、重点帮促村居提升攻坚工程。
比如,将制定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健全“选育管用评激”全链条制度体系,开展村(社区)书记“百千万”工程人选培育工作;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促进农民素质提升,年培训高素质农民6000人次以上、巾帼新农人100人次,累计定向培育农业农村人才1800名左右;深入推进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大力度支持农民种粮,鼓励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优化土地政策、深化村企结对、强化项目支撑,确保每个帮促村至少新增1个帮促项目。
任务之二,聚焦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完善基础设施,具体有4项工程:生产性设施提档工程、生活性设施升级工程、乡村新基建工程、城镇和村居功能升级工程。
比如,突出粮食安全“头等大事”,加快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年内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5.13万亩,以国资国企为龙头建设菜篮子工程体系,加快推进100个蔬菜基地、3家农批市场、50家农贸市场建设;建设农村生态河道150条、幸福河湖400条;加快农村地区5G网络建设覆盖,培育“5G+智慧乡村”应用示范,累计打造“智慧农村”182个,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超74%;推动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加强“苏服办”便民服务点建设,健全“政银合作”“融驿站”等多元服务。
任务之三,聚焦民生保障普惠均等,升级基本公共服务,将实施3项工程:医养水平提升工程、文体服务提升工程、民生兜底保障工程。
苏州将健全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乡村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改扩建工作,今年新增15家甲级村卫生室,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保持100%。推进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建设,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优化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100%。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提升乡村公益医疗互助参与农户覆盖面和受益面,提高互助资金使用率,鼓励有条件的县级市(区)全面推进。适时适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标准。
聚焦“三主”,明确3项重点任务12项工程
一是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将实施4项工程,即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提升工程、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工程、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工程、创业创新孵化工程。
比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0万亩、产量稳定在18亿斤以上,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次、产量保持在200万吨左右,提升农业装备智能化、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80%。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7%以上,做活“土特产”文章,加快推进碧螺春、大闸蟹及水八仙核心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培育“苏字号”精品特色区域公用品牌,推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今年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72亿元。充分利用跨境电商、抖音等平台拓展地方特色农产品销售,农产品网络年销售额达135亿元。打造农村特色创业孵化基地,加速孵化创业项目,开展乡村富民振兴基地选树,扶持农民创业2000人,新增农村创业创新典型100个。
二是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塑造主体风貌。将实施5项工程: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工程、村庄规划和农房建设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程、乡村治理增效工程。
比如,片区化建设方面,将全市城镇开发边界外的行政村全部纳入乡村振兴片区,全域规划、重点推进、梯次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跨区域共建共享共用。每个板块重点打造1至2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将澄湖地区、阳澄湖地区等重点片区率先建成“诗意水乡、最美江南”样板区。
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分类推进特色精品、康居、宜居乡村建设,培育特色精品、康居示范区,建设300个特色康居乡村和5个特色康居示范区。积极建设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及示范片区。建立“抓两头、促中间”机制,综合认定100个苏州市和美乡村先行村,综合提升100个苏州市和美乡村后进村。
三是聚焦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挖掘主题文化。将实施优秀农耕文化保护、古镇古村保护、千村故事传承等3项工程。
农耕文化方面,将深入实施“乡村著名行动”,加大乡村地名命名力度,加强优秀地名文化传承保护,认定一批市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农耕文化主题馆,组织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开展乡村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深化寻找“最美家庭”等选树活动,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
古镇古村方面,有效保护85个市级传统村落和220个村镇传统建筑(组群)。推动非遗项目入驻传统村落,打造集展销、体验功能于一体的街区或特色空间。
以党史村史、江南文化、共同富裕等为主题,面向全市征集、整理乡村历史故事、发展故事,编撰《苏州千村故事》《苏州名村故事》系列丛书,打造“千村故事”系列IP,积极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推动《实施意见》落地见效
为推动《实施意见》落地见效,我市将强化统筹协调、要素保障、机制建设和督促考核。
比如,加大土地要素保障力度,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鼓励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确保用于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增建设用地不低于全年总量的5%;探索农业生产体系集成改革、农村发展集成改革,建立项目推动机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项目库,高质量建设100个以上省级重大项目,带动全市农业农村领域新增投资120亿元以上;围绕“三基三主”组织开展“一县一片”互比互学互看,围绕24项工程推进情况,实行半年调度、年终总结通报,督促推动工作落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