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管局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积极探索“公共资源交易+”模式,释放政策动能,强化科技赋能,升级服务效能,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全面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一是“公共资源交易+政策动能”。贯彻落实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有关要求,全面免收政府采购项目投标(响应)保证金,鼓励采购人根据项目特点、供应商诚信等因素免收履约保证金;并着力推进跨省远程异地评标。2025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免收投标保证金政府采购项目111个,免收投标保证金率100%,开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1个。
二是“公共资源交易+科技赋能”。全面推行全流程电子化,实行线上远程“不见面”开标,实现市场主体“零跑路”;优化“双盲+分散+远程异地评标”功能,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强与省外地市的沟通交流,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协作机制,同时积极推进开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实现了交易场所与评审专家资源共享,解决了部分地区场所受限和评审专家不足的问题,实现了招标(采购)人、投标人和评审专家三方物理空间上的隔离,避免了“打招呼”等人为干扰因素,进一步推动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2025年以来,全市开展不见面开标项目121个,不见面开标率100%,“双盲”远程异地评标449场次。
三是“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能”。提高效率,“项目登记、场地预约、交易文件上传、交易公告发布”并联办理,“中标(成交)结果公告和中标(成交)通知书发放”合并发布,场内流转周期进一步压缩,交易效率进一步提高。完善指南,对服务指南中的6个事项进行优化完善,着力打造“满意交易”。优化服务,投标人、供应商可通过手机APP参与项目开标解密等业务,实现交易业务“移动办、掌上办”,足不出户即可完成项目交易办理,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