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洪雨成 王依妮
末伏,暑气未消,尽管如此,仍有球迷和观众从四面八方涌来,热血躁动的身影将镇里各个篮球场围得水泄不通……这是8月15日傍晚,记者在临海市白水洋镇看到的场景。
近年来,如节日般热闹的“村BA”在全国各地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白水洋镇作为台州最早发起“村BA”的乡镇,以大众喜爱的篮球运动为触点,点亮了小城镇,也创造了网络传播的流量奇观——该镇刚落幕的第八届“家联杯”乡村篮球赛历时20天,20支队伍,57场比赛,近300名球员参加,现场观赛人数超6万人次,网络直播观众达348.7万人次,抖音“白水洋村BA”话题流量1.4亿。
一场乡土体育赛事,为何能保持这样长久且旺盛的生命力?“热话题”背后,“冷思考”必不能缺位,且看该镇探寻村赛长青的“最优解”。
“家”的味道最温暖
“晚上看比赛去吗?”
“当然,一起走着!”
这是白水洋进入“村BA”赛季时,反复上演的高频次对话。每晚,离比赛开始还有一个小时,双楼村球场的四面看台上就坐满了拖家带口、组团观赛的群众。
球场很“挤”,热乎乎的“人气儿”,从哪里来?
球赛究竟为谁而办?在白水洋,答案呼之欲出,主角始终是球员和村民。白水洋镇党委委员赵平波用“家烧菜”比喻球赛:摆盘未必精美,却百吃不厌。看“家人”打球,哪怕没有翻新的花样和高超的技术,老百姓都不会厌,这就是人气的奥秘。
作为白水洋“村BA”发展的深度参与者,临海市文广旅体局体育科工作人员宋海兵同样谈到,办赛的初衷,就是希望调动有限资源,组织群众喜闻乐见且能广泛参与的基层体育活动。
今年夏天,另外一群“家人”也领略到了白水洋篮球所迸发的凝聚力和号召力。2024“古城之夏”两地青少年篮球精英赛总决赛慕名“登陆”白水洋“村BA”现场(临海小学对阵高雄华阳),其中有不少台湾教练、球员是首次来台州参加比赛。
“狂欢之下,我们要做的是把‘家’的味道永远传递下去,这正是‘村BA’的独特之处。”该镇党委书记程卫国说。
村的底色不能变
当一句“city不city”成为时下最火的网络打卡梗,白水洋“村BA”依旧很country(乡村)。
“‘村BA’姓‘村’,因此我们的球员必须和地方有关系。”赵平波说,今年,为满足镇外球员来白水洋打球的“渴望”,组委会首度允许村里的女婿、外孙加入,但一支球队不得超过两名。
占耀鑫是今年加入乐安队的“新鲜血液”,这个身份来之不易。据该队负责人蔡双龙介绍,考虑实际情况,“白水洋人”的界定以爷爷辈为准。由于年代久远,派出所已查询不到占爷爷的户籍证明。面对“必须有权威的材料验明真身”的资格要求,占耀鑫和家人苦苦翻阅族谱,终于查到了相关有力佐证,通过了资格审查。
原有些偏远、高山的村没参与组队,如该镇原龙泉乡一带地处山区,村民大多外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组建龙泉队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能缺了那一块!”镇里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同是龙泉人,也是白水洋篮协发起人之一的洪昌波老师。他一边以乡亲身份寻亲访友,一边以体育老师身份搜寻学生圈,竟真的成功组建出一支村队。
白天各自忙工作,晚上集合训练、比赛,这支新组的球队在磨合中越战越勇,打出了精气神。领队裘国强喊出了大家的心声:“明年,我们还要再来!”
规则要细,规矩要严
在荷尔蒙激烈碰撞的球场打球,白水洋特别注重两个字:规矩。
在“村BA”逐渐走向娱乐化、产业化的当下,白水洋却始终心无旁骛专注赛事本身,持续完善赛事规则——
球员注册制,使每个球员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甲乙分级制,保证同级之间水平相对均衡,提高了各队参与积极性;若是有球员或队伍坏了规矩,则会结结实实面临禁赛的处罚……
今年赛前,当地从实际出发,新增了领队、教练谈话制度,严明赛场纪律。这是因为在专业赛场上,教练们会通过和裁判激烈交涉,战术式维护球队权益。但在“村BA”里,却“水土不服”。“因为我们的球迷没那么专业,农村观众可能以为裁判真的乱吹哨,现场情绪易被煽动。”
而为了鼓励乡村体育人才的发掘,同时保护人才与村庄间的粘性,该镇开始实行专属球员制。即新人被发现的第一年将效力于发掘人所在队伍,第二年起户籍村队伍才可主张球员优先权,清晰明确的规则直击痛点。
在宋海兵看来,刚性的规则约束下,球场上不和谐的声音越来越小,白水洋的乡风更加和睦。“以前去其他村打球,曾遭到村民呵斥,觉得占用了地方。现在他们主动当起了志愿者,用‘当好东道主’的精神为联赛服务。”
8届球赛,有争吵无争斗,只打球不打架。白水洋篮球联赛相关制度和规则,为我市乡村体育赛事提供了宝贵经验。当潮水退去,“村BA”能走多远?经验可被复制,竞争优势如何长存?白水洋的探索之路,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