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多年的小区电梯,终于让夜访干部办成了。”近日,家住钱清街道钱东社区永通花园B栋一单元六楼的业主施先生笑着说道。原来,该小区建成已满20年,是名副其实的老旧小区,近年来高层住户以及老年群体对加装电梯的呼声也越来越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作为该社区驻村(社区)指导员的街道干部沈建芬和社区党委书记田国荣一道,走家串户开展工作,有时深夜了还在进行高低楼层业主间的协调,这样的夜访持续了十余次,褶皱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经济补偿、遮光测算等业主关心的要点。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在去年11月份,小区首台电梯建成投用,目前另有两台电梯在施工建设中。
钱东社区积极破解“悬空老人”出行难题,得益于“民情夜访”的扎实开展,而此时,联兴村的田野正涌动着新一轮的电商新潮。“不少对直播感兴趣的村民,通过多次参加培训课程,也学到了新本领、增添了新收入。”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明星村,联兴村驻村指导员吴波感慨道。在一次日常夜访中,他了解到不少村民和小作坊负责人均有学习电商直播的诉求,为此,街道积极撮合钱清成校、之江学院、金蝉布艺等电商专业人才进村培训,还在村里开设了电商直播实践基地,让人人都可“带货”,架起了村民家门口的“共富桥”。
这些,无疑都是钱清街道以驻村指导员“民情夜访”为依托,全面构建常态化民情走访工作机制的生动剪影。自去年开展“民情夜访”活动以来,钱清街道以全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干部深化落实“下基层、听民情、办实事”活动为契机,创新运用"看、听、问、记、办"五步工作法,即看村社一线、听群众诉求、问症结所在、记民情信息、办群众关切,真正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变为服务群众的"温暖触角"。截至目前,街道上下累计收集并解决民生诉求230余件,惠及群众1800余人次。
“‘五步法’不是冰冷的流程,而是带着体温的治理创新。”钱清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街道上下聚焦“一老一小”、低收入农户等重点人群,由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带队下沉一线、倾听民意,同时动员50余名驻村指导员开展“民情夜访”活动,并坚持每月召开“民情分析会”,持续更新各村社“民情热力图”,初步形成夜访收集民意、全程跟进办理、回访听取反馈的全流程工作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夜幕降临,驻村指导员们又夹着笔记本走向千家万户。在钱清街道蹲点期间,记者深切感受到驻村指导员手机里存着的村民微信,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重点人群的关切,这些细节堆砌起基层干部“把脚扎在泥土里”的担当。当“民情夜访”匹配上“民生温度”,“我为群众办实事”就不再是标语口号,而是万家灯火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