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龙城常州高质量进入“万亿俱乐部”之后,城市能级对卫生健康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近年来,武进区聚焦百姓看病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通过激活县域医共体、打通上下医联体、拓展内外专科联盟等举措,改革创新,促进基层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获得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共体医院“牵手”
上演救命“生死时速”
去年底的一天,武进区上演了一场救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生死时速”——患者从发病到送至牛塘镇卫生院就诊、再转到武进中医医院打通血管、重建血液循环,全过程仅用了80分钟。这是武进中医医院胸痛中心与5家医共体单位签订联合救治协议后,双方“牵手”联袂上演的精彩一幕,更是武进区县域医共体建设携手并进的一个生动缩影。
2020年12月,武进区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正式成立,2家区级医院与15家乡镇卫生院分别组建成武进人民医院、武进中医医院两大医共体。2023年医共体建设喜结硕果:年内上级专家到基层坐诊4430人次,全区上下级医院双向转诊1870人次;建成上下级医院联合病房6个、专家工作室15家;武进五院、武进六院的消化内镜诊疗中心获评“2023年江苏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十大相关功能中心”,全区基层诊疗量同比增长近12%。
武进区卫健局局长左朝辉表示,近年来武进卫健部门聚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推动医疗卫生资源更加优质、均衡,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优质均等。如今,越来越多的百姓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群众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加强顶层设计
构建体系打造高效引擎
据了解,2021年以来武进区卫健局按照“龙头带动、城乡一体、资源集约、技术共享、管理同质、发展同步”的总目标,启动推进医共体建设,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努力构建“县域强、基层活、效能优”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区卫健局副局长刘利明介绍,为保障医共体建设落到实处,提高上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积极性,区卫健局成立了医共体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医共体内下派专家和远程会诊补助、基层人员培训、人才引进、考核激励等,并制定出台医共体建设考核细则,将医共体建设情况与医院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此外,为打通医共体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不同的障碍,区卫健局还制定出台用药衔接实施方案,实现医共体内用药目录的集中统一管理,推进用药同质化,提升基层合理用药水平。
目前,全区建成开放共享的心电、影像、病理诊断、医学检验、消毒供应等“五大集约化医疗服务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及医共体内各项检查结果互认;建成全区远程视频会诊中心,实行“基层邀请、中心确认、远程会诊、提供意见、出具方案”的运行模式,确保群众在基层就诊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全区已有5家卫生院创成基层二级综合医院,1家卫生院成为二级专科医院,24个基层专科建成省、市级特色科室。医共体建设成为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高效引擎”,促进区域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引导居民基层首诊,疑难病症及时转诊,逐步改变小病直接到大医院找专家的观念习惯,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格局。
专家坐诊
便民惠民放大基层效应
88岁的周爷爷是武进区湟里镇人,6年前患上帕金森,还伴有抑郁、焦虑症状。为此,他每周要赶到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看马爱金主任医师的门诊。但每次两个多小时的路途颠簸,让看病成了老人一块“心病”。
后来武进第四人民医院(湟里镇卫生院)成为武进人民医院医共体中的一员,作为上级医院专家,马爱金每周二上午来湟里坐诊,并成立了神经内科专家工作室。周爷爷看病路程由2小时缩短为20分钟。
“为基层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医共体牵头单位必须下派高级职称医疗专家到所属医共体成员单位坐诊。”武进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夏冰介绍,神经内科成立专家工作室后,科室的医疗水平、业务能力也在马爱金的带教下快速提升。
专科共建
上级带动塑造特色优势
上级医院派专家来坐诊,关键要变“输血”为“造血”,为帮扶基层单位提升专科建设水平。去年4月,武进中医医院派脾胃病科、内镜室主任牟小东到武进第六人民医院(洛阳镇卫生院)坐诊,双方建立了联合病房,达成了深度合作关系。在他的帮助下,一年不到,武进六院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就被省卫健委评为“2023年江苏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十大相关功能中心”。
武进第六人民医院也借助上级医院专科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出自身特色优势,配备高清电子胃镜、肠镜、HP检测仪、氩气刀治疗仪等设备,目前能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胃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癌筛查等技术,并成功开展医院首例食道中下段癌伴梗阻经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
专家坐诊和联合病房大大提升了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服务能力。2023年全年无痛胃肠镜数量为664例,同比上升260.87%;患者住院数量为942人次,同比增加284.49%。
其实,在医共体专科共建方面,武进第六人民医院早就尝到了“甜头”。2018年,武进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薛红良就到武进六院定期坐诊,成立“市级名中医薛红良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后,中医科业务量快速上升,仅肾病患者就诊量就翻了5倍,患者受益的同时,医院也得到快速发展。
骨干挂职
优化基层医院管理模式
医共体建设,除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还需帮助他们优化管理模式。左朝辉介绍,局里专门选派10名上级医院业务骨干到基层卫生院挂职副院长,推广上级医院的管理模式,将三级医院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融入基层实际,促进基层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加快提档升级。在上级骨干支援帮带作用下,目前5家卫生院已创成二级综合医院。
当时在武进中医医院泌尿外科任职的朱建锋,就是其中一员。2019年朱建锋正式调任到嘉泽镇卫生院任副院长。左朝辉表示,嘉泽镇卫生院和武进中医医院建成医共体后,他发挥的作用就更加凸显。嘉泽卫生院搬迁新址,2023年全年专家门诊量近3300人次,其中“骨伤科专家工作室”近600人次,比2022年增加一倍。
“根据对方要求提供相应的科室专家和技术支持,满足基层医院的同时,锻炼自己的队伍。”武进中医医院院长王鹏表示,医共体建设中,上级医院不是单向输出,名医下乡进一步扩大了专家的知名度,还能让优秀的青年人才在基层得以锤炼。
2023年末,武进中医医院晋升“三甲”,王鹏表示,新的一年医院将通过专家下基层帮扶家庭医生团队、远程视频会诊及远程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与医共体单位的合作交流,完善双向转诊工作流程。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提高结对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病有所医、病有良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