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动起来” 构建“大应急”格局——我市扎实推进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综述
2024年,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瞄准基层一线,建机制、提能力、强队伍,多措并举推进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员队伍建设,成功应对春节前后低温雨雪冰冻、7月份淮河干流区域性洪涝、9月份台风“贝碧嘉”等各类自然灾害,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全年避险避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436人,未发生因灾人员伤亡事件。
整合资源,强化队伍
市防减救灾办整合基层灾情管理、气象监测预警等方面队伍,建立了一支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的灾害信息员队伍,与风险隐患信息员队伍合二为一,1436名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员全部绑定全国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小程序,确保隐患信息及时报送、有效处理。潘集区、田家庵区结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将辖区低洼易涝等灾害多发易发的2个街道、22个行政村(社区)设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试点单位,将区域内所有网格员纳入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员队伍,有力提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质效。
市防减救灾办为田家庵区、潘集区、淮南高新区等县区的基层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员配发了包含反光马甲、强光防水手电、雨衣、雨靴、铜锣、口哨等在内的“十个一”应急装备,有力提升基层队伍防护能力和水平,助力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员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处置工作。
建立机制,正向激励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经过充分调研并征求各有关县区及部门意见,市防减救委在全省率先制定印发了《淮南市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管理制度》,明确了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原则,界定了报送范围,细化了处置流程,建立了奖惩机制,对乡镇级以上灾害信息员开展季度考核年度总评,按考核等次发放600-1200元的工作补贴;设立创新工作奖,对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且积极创新、成绩突出的信息员,每人奖励500元。
2024年汛期,市防减救灾办印发专刊5期,通报表扬全市各地14起典型避险避灾案例,激发了基层工作活力。2024年11月27日,市防减救灾办组织开展了淮南市2024年度优秀“应急第一响应人”表彰大会,对年度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中表现优异的21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让优秀的基层工作者被“看见”,营造群测群防良好氛围。
分级培训,提升能力
市防减救灾办组织各级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员参加应急部组织的基层灾害风险隐患识别处置能力提升视频培训班,全市设88个分课堂,1135人参加。为提升培训效果,市级分课堂组织各县区应急局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开展集中封闭培训,期间结合淮南实际开展了座谈交流,为推动全市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和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市防减救灾办指导各县区、乡镇将灾害风险隐患排查与报告处置纳入灾害信息员分级培训内容,采取专项培训、以练带训等方式,2024年开展各级培训137场次,参训信息员1996人次,实现了培训全覆盖。举办淮南市第二届灾害信息员业务技能竞赛,设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两部分,来自全市各报灾区划的10支参赛队伍44名灾害信息员参加比赛,对比赛中表现优异的高新区应急管理局、毛集实验区应急管理局等7个先进集体和5名先进个人通报表彰,检验了灾害信息员分级培训效果,探索了“以竞促练、以赛备战”新途径。
应急联动,向险逆行
制定印发《淮南市防汛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进一步压实各级各有关部门工作责任,切实提升暴雨、洪涝等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全市1436名灾害信息员及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村(社区)防汛责任人全部纳入“叫应”范围,2024年累计通过云平台发送预警短信23次21万余条。建立完善市—县—乡—村上下贯通、互联互通的应急广播系统,目前终端(大喇叭)总数8589个,实现城市易涝区和农村地区全覆盖,打通了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每一名群众耳中,2024年通过应急广播播发气象灾害防御提示4次。2024年以来,各县区、乡镇充分发挥“叫应”机制作用,强化临灾调度,指导基层队伍抓实抓细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处置工作;各级灾害信息员发挥“哨兵”作用,不分昼夜,用眼观察、用脚丈量,发现险情后第一时间上报,筑牢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屏障。
2024年,全市累计推荐上报避险避灾典型案例26个,其中14个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选录,31个集体和17名个人被通报表扬。7月份潘集区高皇镇淮上村紧急转移避险案例被推荐为2024年全国灾害风险隐患避险避灾“十大案例”候选,潘集区高皇镇淮上村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员程健同志被推荐为全国防汛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候选。
记者 鲁 松 通讯员 李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