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合肥绕城高速将 分为内环和外环
近日,省巢湖管理局对《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年)送审稿进行公示,《规划》围绕至2035年把水变清这一根本目标,破解污染排放总量与河湖环境容量不相适应这一主要矛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底线,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规模和经济发展模式。
2035年环巢湖河湖水质实现根本好转
巢湖入湖支流中,杭埠河注入巢湖水量最大,其次为南淝河、白石天河。巢湖西半湖及西北部入湖河道污染最严重,东半湖及南部入湖河道水质较好。
总体来看,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等流经城区河道的单位面积污染强度最强,杭埠河因流域面积大,其入湖总氮、总磷最多。从去年数据看,主要河湖水质在好转,巢湖水环境恶化趋势已经基本得到遏制,河湖水环境质量正在逐步改善。
根据目标,到2022年左右引江济淮工程实现正式通水后,巢湖水资源调配、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能力迎来重大拐点。到2035年河湖水质实现根本好转,本世纪中叶美丽巢湖走进现实。
合肥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将达到100-200年一遇
2016年,巢湖发大水,最高洪水位达到12.78米,再次暴露出巢湖洪水出路不畅、城区防洪标准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扩大洪水排泄通道,增设对长江排洪泵站外,环湖重要河湖堤防也在加固。
目前,环巢湖防洪治理、南淝河左岸堤防加固、牛屯河分洪道扩大等防洪骨干工程已经建成,凤凰颈洪泵站、杭埠河防洪治理等工程加快建设中。至2035年前,合肥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200年一遇,巢湖、肥西、肥东、庐江等县城和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50-100年一遇,其他建制镇及工业园区20-50年一遇,重点圩口10-30年一遇。
在优化区域水源配置中,近期将建成驷马山灌区江水西引、龙河口水库城市供水、巢湖市第二水源等供水骨干工程。这些引水工程有利于促进河湖自我修复。像龙河口水库建成后年均向合肥市供水1.2亿立方米,驷马山江水西引可以实现江水以15立方米每秒速度流入合肥。
合肥人每天产生150万吨左右生活污水
近10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合肥市城区每年新增常住人口20万-30万人,生活用水年均增长近8%,目前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就有150万吨左右,即使全部采取一级A污水处理标准,其尾水水质仍超出劣五类。
为了治理巢湖,《规划》明确了重点治理西北、主动保护西南、积极防治东北、加快连通东南、全面修复环湖的措施。
到今年年底前,县城、乡镇建成区完成新一轮管网普查,对排污管网的破损、漏接、错接、混接进行改造,杜绝城镇生活污水混入雨水管道直排河道。同时实现城市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现有污水处理厂在2020年底前完成提标改造。
在河流治理上,至2020年基本消除劣五类,其中2018年完成十五里河达标治理任务,2022年完成派河达标治理任务,南淝河争取在2025年完成。
合肥到六安、南京、芜湖等多地都将有城际铁路
《规划》中还明确打造绿色综合交通体系,打造路铁空立体交通体系。
加密流域高铁网络。规划以合福线、合蚌线、沪汉蓉线、商杭线、合西线及宁西线、合九线、淮南线等铁路干线为骨架,衔接北京、上海、杭州等八个方向,形成超“米”字形铁路网总体格局。规划建设阜六铜铁路、北沿江铁路及皖赣铁路。
规划合肥至南京、芜湖、六安等方向城际铁路,新建合六城际(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六安),提高机场疏港通道建设;新建合宁城际(合肥-巢湖-马鞍山-南京),推进合肥-芜湖-宣城-宁国城际铁路前期研究工作。
合肥绕城高速将分为内环和外环
高速路网建设上,规划形成“两环十二射一纵多联”高速公路网,其中“两环”就包括绕城高速公路环“内环”和绕城高速公路环“外环”;“十二射”指合徐高速、合蚌高速、合六叶高速、合武高速、合安高速、合铜高速、合宣高速、合黄高速、合芜高速、合宁高速、合连高速等;“一纵”指济祁高速;“多联”指机场高速、合黄高速、北沿江高速。谋划沪蓉高速复线、沪陕高速复线、外绕城高速连接线等项目前期。加快完善一级公路网,加快形成以合肥为核心的1小时通勤圈。
肥西、肥东、滨湖等都将建设通用机场
建设区域航空中心。充分发挥新桥国际机场作为国内区域性枢纽机场作用,加强与长三角、港澳台业务合作,强化合肥—上海—国际航班中转联程航运服务功能,扩大客货运量。加强与国际航空公司和主要机场战略合作,组建在肥基地航空公司,逐步建成区域性国际航空港。加快发展通用航空,推动肥西、肥东、庐江、长丰、滨湖新区、巢湖市等通用机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