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书面申请、提交佐证材料、小组评议、审核公示、发放资助资金……这是新生入学后,高校认定贫困生的传统流程。
这种单纯依靠学生申请和参考纸质材料来认定的方式,存在标准模糊、主观性强、较难量化的问题,也可能导致一些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因没有主动申请而得不到相应资助。
2017年3月,安徽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高校智慧资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国家现行政策框架内,探索出精准资助的实现路径与方法,全面提升学生资助精准化水平”, 安徽大学成为首批11所智慧资助试点高校之一。
2018年,安徽大学新入学的大学生成为本校第一批“智慧资助”的人。安徽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邢冰介绍,在2018年安大新生的报到流程中,将学校开发的一套“学生就学经济压力”识别系统嵌入网上报到程序,通过针对性设置问答,捕捉每个学生的就学经济压力,全面掌握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并由系统自动评定等级,并以此发放资助。
邢冰说,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安徽大学利用这套系统先后对3万余人次学生的数据进行反复测试,不断修正完善,最终形成目前的认定标准。从目前测评结果来看,与现有困难生库的实际吻合度约为80%。邢冰说,通过全面分析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的行为数据,发现“隐性贫困”与疑似“虚假困难”学生,力求实现精准。
邢冰告诉记者,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确实也可能存在学生信息误填和隐瞒虚报等情况,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识别效果。另外,进校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如果发生变化又如何处理,也是后续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针对上述问题,安徽大学智慧资助课题组在摸索中提出了应对方案:新生入学报到后,将由辅导员组织学生逐个核实情况之后再加以认定、公示;同时,利用线上认定与线下佐证材料核实相结合的方式,后期通过系统的预警机制持续跟踪认定。
目前,安徽大学智慧资助系统正在不断完善阶段,学校对经济困难学生也将实施动态管理。比方说,每年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一次复审,对家庭经济发生变化的学生进行再认定,定期调整困难生库;系统设置多重预警线,每月向院系推送一批“预警”名单等。
安徽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李炳银介绍说,智慧资助是传统资助的一次升级,远期目标就是希望通过科学化的管理,解决班级之间、专业之间、系部之间、学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异,确保应该受资助的“一个都不能少”,不该资助的“一个都不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