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助推乡村振兴 打造区域品牌 浙江破题传统食品监管难 首批名特优食品名单公布
浙江在线9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吉)日前,浙江省首批125家名特优食品作坊名单正式公布。作为浙江2018年十方面民生实事中头号民生实事的具体内容之一,这是我省食药监部门破解传统食品制造业监管难题交出的首份答卷。
根据浙江省“关键小事”攻坚行动计划,到今年底,我省将结合各市传统特色食品和产业集聚情况,采取“精品示范”“旅游展示”等方式,共打造500家“知名、特色、优秀”精品食品作坊。
打造精品食品作坊
破解传统食品监管难有新招
传统食品制造业在食品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但传统食品制造业小作坊众多,鱼龙混杂,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突出,历来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难题之一。
“小作坊食品在群众中的声誉并不太好,在一定时期小作坊甚至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浙江省食药监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徐建明说,老百姓对食品质量安全不放心更多的是源于对小作坊食品的印象,因为小作坊就在老百姓身边,是老百姓直接看得到的、触摸得到的食品安全。
为有效破解传统食品制造业监管难题,今年初,浙江省食药监局围绕“一新两高”食品安全示范省份建设目标,提出将解决“三小一摊”食品安全的“关键小事”作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重要环节。其中,就包括在今年全力打造500家名特优食品小作坊的重要目标。
作为首批公布的名特优作坊,杭州富阳白酒小作坊整治提升成为杭州市食品小作坊整规的典型之一。
为保留“土烧酒”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阳区政府专题研究,在先后落实提升改造奖励措施、确立酿制标准的基础上展开重拳整治,使得“脏乱差”不再是“土烧酒”的标签名词。全区46家无证无照土烧酒小作坊,如今已有34家取得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经营登记证,同时关停10家,整改中2家,整治率达96%。
不仅如此,经过整规提升,作坊生产的龙门面筋、永昌臭豆腐以及东坞山豆腐皮等一大批经典传统食品也深受消费者喜爱。
据介绍,浙江省食药监局希望通过全力打造名特优食品作坊,促进全省食品小作坊硬件设施及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加大对不法小作坊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对名特优小作坊全力以赴地实施帮扶。今年,省政府把扶持名特优食品作坊作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大民生工程之首,意义也就在于此。
作坊整规提升助推乡村振兴
提升农村自我造血能力有新路
整规提升促进食品小作坊发展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今年7月初,在富阳召开的杭州市白酒小作坊整规提升现场会上,徐建明阐述了小作坊整规提升、打造名特优作坊背后的意义:促进食品小作坊发展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保持农村的山清水秀,其更实质的内涵,是要让农民有更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高农村和农民的自身造血能力,保持并发展农村传统人文风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徐建明看来,传统食品的生产加工对乡村来说是一种自然的传承多年的技艺,农产品深加工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传统方式,在新时代,传统工艺的作坊食品通过现代的电商销售模式又给广大农民打开了一扇财富之门。
与此同时,通过实践名特优食品作坊“旅游示范”模式,绍兴安昌古镇,富阳场口、龙门两镇为农村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探明了方向。古镇充分发挥旅游区人多购买力强的“风口”效应,利用特色“标志”食品深化旅游地域文化内涵,做到“可游玩、可体验、可购买”,实现旅游和传统食品作坊的“双赢”。
其实,通过提升传统作坊食品,挖掘特色农产品以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的做法,我国台湾已有经验积累。
在不久前举行的浙江·台湾合作周上,中国著名农业专家、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理事长张玉成来到丽水分享了台湾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他在分享中就明确提出,提升服务质量、开发当地特色美食及农特产是农产业价值多元化发展的路径,其中就包括了传统工艺的作坊食品深度开发。
张玉成告诉记者,以旅游业闻名的台湾十分重视对传统食品和作坊的提升开发,当地不仅成立传统食品的行业协会规范生产加工,每年还会举办“特色小吃评选”“传统作坊展示”等活动吸引游客。“来台湾旅游的人一定不会错过凤梨酥、蚵仔煎、甜不辣等传统美食,游客对于台湾传统美食的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促进食品小作坊做优做精
区域品牌新名片打造有新法
推动食品小作坊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关键要建立引导食品小作坊提升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小而优、小而精的小作坊规范化建设成为常态。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底,全省规范登记的食品小作坊共8295家;2017年度食品小作坊加工场所规范达标率97.82%,监督抽检批次合格率98.33%。原来“脏乱差”“低小散”的小作坊逐步转变为“小而美”“小而精”的地方特色名片。
位于奉化溪口景区的王永顺饼店,是首批名特优特色作坊之一,这里每天要烘烤7200只千层饼,烘饼时香气四溢,路过的游客经常闻香驻足停留。安昌古镇的“阿红香肠”老板胡国庆告诉记者,近几年镇上游客越来越多,许多游客品尝后都赞不绝口,于是他们开始做起了腊肠的生意,因为用料讲究,口感正宗,所以生意越做越火,现在一年可以卖出2万斤以上。
据了解,通过多轮整治,目前我省已经基本扭转了原来食品小作坊行业普遍存在的场所不卫生、管理不规范、食品不安全的局面,初步呈现硬件条件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行业发展集约化的良好态势。这些传统作坊经过整规提升后,脱掉了“脏乱差”的帽子,反而让游客将其和景点画上了等号,成为了区域品牌新名片。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教授认为,游客能够将名特优作坊与对旅游景点的认识挂钩,是对名特优作坊旅游展示模式的充分肯定。“美食是旅游产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传统食品对于打造城市名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胡晓云说,通过名特优作坊的打造,极大程度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有利于增加消费者对城市的友好度,树立新的区域品牌。
胡晓云建议,将名特优作坊的打造方案与区域品牌打造经验相结合,从消费者实际需求角度切入,寻找符合消费需求的作坊提升改造方案。比如一些有历史感的作坊,可以从文化传承、历史沿革角度入手,而对于一些不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无法满足消费者要求的作坊,则要结合现代化制造手段,从改良工艺的方向进行提升改造。
按计划,接下来省食药监局还将根据食品作坊主要品种、分布及特点,制定和发布整规提升的分类指导标准,指导各市、县对照分类标准整改提升打造名特优食品作坊。
同时,今年底省食药监局还将组织召开全省名特优作坊食品展示大会,通过将各地名特优作坊加工食品的集中展示,宣传全省食品小作坊整规提升的成果,进一步提升社会的知晓率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