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富村带穷村 婺城的这些个“消薄”新模式值得看看
塔石高山梯田。 拍友 傅卫明 摄
浙江在线10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杰 通讯员 李琛 月映红)在金华婺城区的西南山区,有一片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5座中型水库的库区占了当地近半面积。它保障了金华百姓的饮水,却也限制了库区内村集体的发展,许多村集体年收入长期低于10万元,成为当地完成“消薄”的一块“硬骨头”。
今年以来,婺城充分激发基层活力,一方面通过双赢的模式,让“富村”和企业在参与结对帮扶的过程中,也实现自身利益,另一方面成立村级“强村公司”,发挥村里能人的带头作用,激发穷村自身“消薄”的能动性。上述种种手段把薄弱村和市场连接在一起,为“消薄”打通了前进之路。截至目前,功能区内98个行政村已全部摘帽薄弱村,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95个,占96.9%。
“富”带“穷”一同壮大
在金华南山核心区的安地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呈两极分化之势:“富村”愈富,“穷村”愈穷。
“安地水库库区以外的23个行政村,依托仙源湖旅游度假区、水上运动中心、金华动物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便利的交通,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安地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然而在安地水库库区内的13个行政村,却由于保护库区的需要发展受限,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
若让“富村”带动“穷村”,“富村”的老百姓总难免有争议。对此,安地镇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双赢的路子:由镇域内所有行政村一同出资,经营水库下游一些好的旅游项目。项目开发过程中,岩头等村库区外的“富村”出资源和部分资金,而库区内的薄弱村则利用各级政府给予的“消薄”资金入股。
“这样一来,我们发展项目的资金多了,项目规模也上去了,盈利水平自然更高,无论‘富村’‘穷村’的百姓都乐意。”岩头村书记陈秋平说,随着项目的建设,这几个月来当地的游客数量较以往增加约两成。如今,一个投资200万元的民宿项目,也放在岩头村。
为了让“穷村”参与项目更有底气,金华成泰银行与婺城区达成了战略合作,推出一款针对薄弱村的信贷产品“富村贷”。目前,安地镇13个薄弱村共贷款341万元。而与安地镇情况类似的莘畈乡、琅琊镇目前也已完成了公司的组建,莘畈体育运动休闲中心、琅琊木材加工交易中心等项目也已进入实施阶段,完成后预计可为库区内的薄弱村村集体增收每年3万元至5万元。
企业帮扶兼顾效益
在“消薄”过程中,村企结对是重要方式之一。“过去,许多国企、民企参与‘消薄’,更多考虑的是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婺城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村企结对的模式更长久,他们引导企业发展双赢的帮扶模式,让企业在帮扶薄弱村的同时,自身也能获得经济效益。
在塔石乡,上阳村是婺城西南山区的一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今年初,当地一家烘焙企业山山家食品有限公司与之结对,由公司参与当地“消薄”。和一些企业单纯出资补贴薄弱村不同,山山家总经理王平希望以更加深度的方式参与。
“这里位于水库上游,水好、空气好,生产的果蔬正适合我们生产糕点的原料需求。” 第一次走进这个山沟沟里的小村庄,王平就对上阳村的环境赞不绝口。于是,她向村两委建议,组织村民在村集体的承包地里种植小香薯、南瓜、樱桃,由“山山家”组织游客在节假日期间前往上阳村举办亲子游,以此帮助销售果蔬;同时,他们还将对剩余的果蔬进行兜底收购,用于生产蛋糕。
于是,在村两委的带头下,村民们试着栽种了10多亩小香薯、5亩南瓜。今年五一期间,“山山家”组织30对亲子60余人;7月,小香薯成熟上市之后,“山山家”又为上阳小香薯设计了品牌礼盒并宣传推广,出售600多箱、两万多斤,为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此外“山山家”还保底收购了村里南瓜。这大半年的合作,上阳村村集体增收6万余元,村民增收10万余元,而“山山家”也多了一个生态果蔬的供应基地,进一步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同样位于库区内的沙畈乡、箬阳乡也找到了自己的“伯乐”,沙畈竹笋、箬阳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在结对单位的帮助下,也逐步走向了市场。目前,全区已有104个薄弱村和部门、企业进行了结对,累计为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
能人带动抱团发展
除了蒋堂镇平水殿村村支部书记,郑根洪如今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蒋堂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由此,他扛起了蒋堂镇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消薄”重担。
“完成目标难就难在许多薄弱村没有一个能人带头。”婺城区消薄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此他们想着把一个村的能人作用放大,通过村级“强村公司”统筹多个薄弱村的资源。郑根洪便是他们找到的第一批领头雁中的一个能人。
在别人看来,“强村公司”负责的这8个村,致富乏术,可有着多年经商经历的郑根洪却能敏锐地发现商机。公司一成立,他就瞄准了小城镇整治、“五水共治”等工作中缺口较大的劳务工程。他自掏腰包赶赴深圳,购置了两台经济又实惠的挖掘机,以承接各类劳务工程为公司盈利。在他的带领下,8个薄弱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积极联系自己亲朋好友为公司拓展业务。两个多月的时间,公司已赚取了20多万元的利润。
蒋堂“穷村”抱团突围的模式,给婺城区其他乡镇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消薄”道路。如今,像郑根洪这样的领头雁已有6人,带头成立了6个村级“强村公司”,如白龙桥镇6村抱团的物业出租项目已达成协议,每年可获得收益约30万元;长山乡6村联建光伏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年收入可达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