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安徽实施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 两市上缴1425.5万给14市

  原标题:我省开算生态补偿这笔账

  据安徽商报报道,今年,我省16个市优良天数增加了,PM2.5平均浓度也降低不少……10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今年1~11月,我省16个市优良天数比例73.5%,比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14个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9.5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8.8%,其中3~10月,PM2.5平均浓度为近三年来最低。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比去年提高,全省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已超过7成,预计年底前完成。

  蓝天保卫战

  空气质量改善任务依然严峻

  截至目前,列入年度大气污染重点工作任务的整治项目完成进度超过95%。在实施季度动态限批方面,六安、淮北2市第三季度PM2.5平均浓度达到季度目标考核要求,自10月1日起解除对2市新增涉气项目环评限批;对未完成季度目标的宿州市实施涉气项目环评动态限批。

  根据“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第三季度开始实施生态补偿工作,产生生态补偿资金1425.5万元,要求六安、阜阳2市上缴,对14个市实施补偿。在督查方面,已经对全省16个市共开展了12轮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截至11月底)。

  不过,我省当前的空气质量改善任务依然严峻,特别是11月20日~30日,受静稳、高湿、逆温加沙尘等不利气象条件和周边地区污染传输影响,14个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高达117.5微克/立方米。

  碧水攻坚战

  城市黑臭水体年底前或消除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省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52.8万吨/日。162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有160家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全省禁养区内的7654家畜禽养殖场已全部关闭或搬迁,到位补偿资金13.32亿元。16个地级市全部建成备用水源,61个县(市)有35个建成备用水源。

  在完善水污染防治机制上,我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今年正式实施,纳入补偿的断面基本覆盖了我省长江、淮河干流及重要支流、以及重要湖泊。今年1~10月,全省共产生污染赔付金1.29亿元,生态补偿金2亿元,合计3.29亿元。

  据统计,今年1~10月,我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77.1%,比去年提高8.5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比例1.9%,比去年下降0.9个百分点;地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94.6%;全省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已超过70%,预计年底前能完成任务。不过,我省106个国考断面中仍有8个断面不达标,巢湖流域、淮河流域一些断面水质长期不能稳定达标。

  净土持久战

  建立健全固废监管长效机制

  在推进净土持久战方面,我省今年正在按照要求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同时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强化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并建立健全固废监管长效机制。

  由于我省土壤污染防治起步相对较晚,基础数据、监管能力等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仍有较大的差距。未来将加快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化土壤环境管理,继续抓好“清废行动”发现问题整改,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推动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常态化。(记者 姜志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02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