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2月11日电(葛俊俊) 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获悉,到2018年11月底,上海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其中松江、崇明、静安、长宁、奉贤、杨浦等六个整区域推进区进展相对较快。目前,上海全市湿垃圾分出量已达4400吨/日,“两网融合”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量1100吨/日。
垃圾分类收运基础条件不断完善
中端分类收运系统不成熟,导致部分垃圾混装混运;末端处置能力不足,一些垃圾分类后没有出路,是上海建立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过程中的两大“痛点”。如今,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从分类收运环节来看,到11月底,全市已配置湿垃圾专用车约650辆、干垃圾专用车约3000辆、有害垃圾专用车15辆,与去年相比,湿垃圾专用车增加了约200辆、干垃圾车辆减少了约200量,有害垃圾车增加了15辆。
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表示,从不同种类垃圾收运车数量的加减,可见混进干垃圾里的湿垃圾正变得越来越少,逐渐从源头被分类出来,使得专门收运湿垃圾的车辆需要相应增加,这说明专车专运对市民分类产生了激励。
为便利相关服务区域居民的可回收物交投,上海完成“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建设约3000个、中转站建设100余个。同时,两网融合的市场不断成熟发展,形成了由11家企业参与的可回收物市场主体格局。
生活垃圾末端设施建设持续加强
据了解,按照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工作要求,2018年上海启动了新一轮生活垃圾末端设施建设工作,集中设施规划新、扩建湿垃圾处理设施8座,年内计划开工5座,其余3座设施预计2019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干垃圾以焚烧处理为主,计划新、扩建7座,争取2021年前后形成2.8万吨/日以上焚烧处理能力。
目前,已建成投运1.33万吨/日,2019年上半年达到1.93万吨/日。新、扩建项目中力争年内2座开工建设,2019年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此外,建设1座设计能力5000吨/日的综合填埋场,以满足生活垃圾处理后各类无法利用残渣的处理需求。
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氛围升温
习近平总书记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强调“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后,上海市各区、各街镇、各社区纷纷行动起来,全城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氛围开始升温。
长宁区古北华丽家族的“党建引领、三驾马车”推动法;长宁区上航新村的“五定模式”工作法;崇明区城桥镇的“党建引领、在职党员双报到”社区工作法和长宁区干休所部队小区“党建联建、双拥平台”工作法等促进垃圾分类的经验办法被复制及推广。
近期,面向幼儿园和中小学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已正式发布,并通过12场活动向全市幼儿园和中小学科普老师进行了系统培训,系统地将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实践和现阶段有关垃圾分类理论知识普及到学校,便于科普老师将本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课本和课外主题活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对于融入育人教育和从小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
据透露,上海力争2019年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服务全覆盖,并于2020年全面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