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座有着24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上海在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社会多元化的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早、更突出,上海率先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走出了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的基层党建新路。
管理下沉 激发基层活力
社会治理重心在街道社区,城市基层党建重心也必须落到街道社区。2015年,上海市全面完成街道体制改革,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确立以加强党的建设为首的八项职能,取消招商引资职能,让街道集中精力抓党建、抓公共服务、公共安全。
五里桥街道局门路434弄某居民有长年收集垃圾废品的劣习,并将收集的垃圾堆积在居民楼旁,导致周边绿化带全部堆积各种各样的废品垃圾,脏乱差现象令附近居民叫苦不迭。居委会多次收到居民投诉举报,但由于当事人患有精神疾病,居委会和物业曾反复上门交涉均未果。
“改革后,管理下沉基层,街道整体协同性更高。”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沈永兵说:“街道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后,终于将二号楼旁堆积如山、困扰居民长达十五年之久的垃圾全部清运完毕。”
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改革后,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规划参与权、区域内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以及综合管理权“五项权力”落地,改变了街道责任无限、权力有限的尴尬局面,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敏说:“街道发挥党建联建功能,累计拆除违法建筑70588 平方米。”
康家弄所处的泛东街区域是典型的上海老城厢,房屋破旧狭窄,违法搭建多,整治过程困难重重。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周诚说:“老百姓因为空间逼仄搭出的灶台间、洗澡间,不是为了谋利,而是为了最基本的生活。”周诚认为,违法建筑要拆,居民的实际困难更要解决。依托党建引领,小东门街道在康家弄办起了一个全天候的生活服务站“邻家屋里厢”,助浴、助餐、洗衣、修补,凡是居民需要的,这里通通设法提供。
整合资源 引领居民自治
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得到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就会彰显出来。上海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全力打造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服务体系,2万多个党建服务中心站点与市民驿站、睦邻家园、邻里中心等融为一体,把各种为民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市新居民区的“市民驿站”里居民们正召开停车管理办法听证会,议题是“主干道如何保持通畅”。据陆家嘴街道党工委书记倪倩介绍,这是小区里的“第二客厅”提供了会议召开、市民学习、文艺演出的空间,成为以“看、听、享、学、议、创”为一体、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充实生机活力的居民自治窗口,实现了“需求在这里提取,议题在这里产生,项目在这里运行,成效在这里评价”。
“家门口”服务体系是上海社区治理领域的一项创新,家门口服务站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办理大病登记、公积金账单、房屋租赁备案、就医本换发等常用事项。同时,在“家门口”服务建设中,市新居民区将党建融入各方面,通过“全岗通”、自治金项目等运作,统筹整合多方资源破解小区难点、回应群众需求,形成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新格局。
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老人有日托服务,老人们每天像上班一样,早上8点半来,下午4点半走,在这里娱乐、吃饭、午休。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白爱军说:“缝缝布包、学学书画、做做糕点,各类活动让古稀之年的老人们依旧充满活力,像这样的市民驿站,虹口区有35个。”
服务基层 为群众做实事
老房子加装电梯、垃圾源头分类、物业管理…… 治理难题集中反映在基层一线,城市基层党建重心也落到了基层一线。
虹口区江湾镇街道60岁以上老人达3.1万人,约占户籍人口的36%,辖区内80% 以上的住宅房龄超过20年,老楼加装电梯成为老百姓的一种普遍“刚需”。然而在加装电梯上,最困难的是居民意见不统一。于是,江湾镇街道通过成立加梯自治小组,在居民间建立沟通桥梁,在加装电梯过程中,由党组织牵头、协商、督办,打破没有“领头人”的困局,实现新时代“养老梦”。
“以前有部电梯加装,前后花费了4年多时间,如今从征询到加装完成最快只需9个月。”据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上官剑介绍,目前有5台电梯已正式启用,年内还将有16台电梯完成立项。
在闵行区古美街道平吉三村内有着动迁房、商品房、别墅三种不同类型的房屋,每种房屋类型所收的物业费用不同,但是享受着同样的物业服务标准。小区内矛盾多,曾经还用围墙隔开不同类型房屋的情况。
在“党建领航·红色物业”战略引领下,平吉三村在物业和业委建立党支部,有了党建的互融共生,两者从对立面转向共同治理社区的正面发展。利用物业服务综合考核评价制度、“红黑榜”制度、服务收费透明等措施,使得小区环境更加整洁优美、物业服务也更贴心,“围墙”矛盾就不复存在了。
“现如今,古美街道物业费的收缴率达到90%以上的小区,占比从原来的76.1%上升至91.5%。”闵行区古美街道街党工委书记张伟麟表示,物业服务提升了,业主们自然都愿意缴费。
智慧社区 AI赋能城市党建
创新社区治理,融合平台资源,打破条块行政壁垒,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可以实现社区各个工作力量的无缝衔接,更可以实现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的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力量互通与社区多元共治。
田林街道智慧社区联合指挥中心系统 汪双申 摄
徐汇区田林街道展开智慧社区应用,利用AI 赋能城市基层党建,在11个社区安装了11种、近2000个神经元传感器,包括门禁感知、人脸识别、智能监控、电子嗅探等“触角感知”设施。
“我们建立了疑似群租、陌生人预警、特殊管控人员异常出入等应用场景与相应解决方案,在智慧社区联合指挥中心系统主动智能判别后通过APP直接推送给相应工作人员。”田林街道智慧社区联合指挥中心指挥长戴文蔚介绍道:“通过分析门禁卡上传的日常数据、使用频次和人脸比对,可预判可疑群租房;也可对弱势群体设定预警规则,如80岁以上老人有2天无出入迹象时,反馈信息则会传达给居委会上门了解情况。”
在上海,不断创新智慧社区基层治理不仅有徐汇,还有宝山。宝山区探索建立了以党建为引领、有效凝聚精准服务为特点的智能化治理系统——“社区通”,设有社区公告、党建园地、议事厅、警民直通车、家庭医生等功能版块,建立了一键直达、精准快速的信息传递机制。
“社区通”自去年2 月创立以来,宝山区557个居、村全部上线,近40万户家庭、51万余名居村民实名加入,5万余名党员亮身份、起作用、受监督,439名民警上线服务,宝山社区治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把“群众的呼声”实时掌握在手里,资源力量准确下沉到群众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