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上海“动真格”立法管垃圾!各区“金点子”多多

  人民网上海2月19日电 今天,《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文正式公布,该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19年1月31日通过,自2019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18年,全市每日生活垃圾清运量接近2.6万吨,年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900万吨……”2019年的上海两会开幕当天,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在对《条例(草案)》做说明时提到的这两个数字,令人咋舌。

  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都市,上海已经和生活垃圾“斗争”了很多年。1996年起,全市就开展了多轮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到2000年,上海成为国家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2014年,出台了政府规章《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2017年,上海市人大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列为重点调研项目,2018年,正式开始地方立法。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上海各区在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出了各种有趣又有效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虹口:垃圾桶可以很文艺 扔垃圾也可以很有意思

  近日,一批颇具特色的分类垃圾桶亮相虹口广中路街道何家宅小区。名为“最后一公里”的这组垃圾桶中,明亮的颜色、直观形象的垃圾桶、标有刻度的距离引导线,以趣味形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让出门扔垃圾这个简短的过程变成丰富的体验。让居民开始关注、重视垃圾分类,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新的扔垃圾行为,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环保意识。

  “大地的眼睛”这组垃圾桶中,一组凸镜“守护”在垃圾桶身边。“垃圾分类的动力在哪里?其实来自于人的内心,这组艺术品让人对自我行为产生察觉,进而产生认知,萌生守护大地的责任感。”设计师张一戈说。

“大地的眼睛”垃圾桶

  随着越来越多老百姓了解垃圾分类,今天在许多小区,扔垃圾已经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何家宅小区居民张阿姨表示,这些有特色的分类垃圾桶,让生活在这里几十年的居民第一次发现,原来扔垃圾也可以成为一件这么有意思的事情,接下去要更努力学习怎样把垃圾分类好。

  崇明:可烂、不可烂、能卖、不能卖 “土办法”起大作用

  在位于上海郊区的崇明,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崇明区区长李政告诉记者,从“户-村-镇-区”四个层面来讲,户分户投,村收村拣,镇运镇处,区对干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进行综合处置。一家一户分类容易,一时一度分类容易,难在家家户分户分类,难在形成生活方式。“随着垃圾分类在崇明广大群众中根植于心,成为日常生活习惯后,鼓励有条件的村可以探索定时定点投放。”

  生活垃圾五花八门,怎样才能做到精准分类?在宣传中,崇明想到了一个管用的“土办法”。在仔细研究了群众家庭的生活习惯后,在入户宣传时,将其分为“可烂”(湿垃圾)、“不可烂”(干垃圾),其中“不可烂”再分为能卖(可回收)、不能卖(不可回收),简单易懂。

  针对老百姓中普遍存在的“分好类投放,运输时还是一股脑混到一起处理”的担忧,各乡镇严格制定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制度,不让老百姓“白分”。例如,城桥镇将干、湿垃圾运输车醒目地区分开来,每次清运垃圾,都是干、湿垃圾运输车同时驶进小区,将垃圾分别装走,让居民眼见为实。

  徐汇:厨余垃圾变身绿色蔬菜重回餐桌

  对于厨余这类湿垃圾,《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鼓励就地处理,减少末端填埋、焚烧处置的量。还特别设置了促进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专章,力求用法规形式,将日常垃圾管理的范畴向两端有效延伸。

  “我们小区的投放要求必须‘破袋’,就是说扔家用垃圾袋里的剩饭剩菜等厨余垃圾要直接倒入湿垃圾处理桶内,剩下的垃圾袋则要放进另外的垃圾桶。”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党总支副书记尚艳华介绍,通过一种名为“欧格”堆肥的新型生产模式,在粉碎的垃圾中添加辅料后,再高温细化和发酵,可以生产出用于农田、园林绿化的有机肥。

  尚艳华对于基层组织引导居民主动分类、常态规范,有不少好经验。“厨余垃圾变身绿色蔬菜重回餐桌,敢想象么?”尚艳华说,在梅陇三村,“残羹冷炙”等湿垃圾,规范投放就能积分;沉淀发酵后,是现成的优质肥料,再与远郊的农业种植企业合作,用积分兑换生产出来的绿色蔬菜,这种模式深受居民喜欢。“小区扔的垃圾不准带塑料袋,原来大家不适应,现在已经很自觉了。”

  长宁:“要我分”变“我要分” 垃圾分类达人成“红人”

  在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则探索出了一套“五定”工作法:定时,确定每个小区的垃圾箱房开放时间;定点,垃圾箱房经过改造提升指定为垃圾投放点;定类,严格按照标准将生活垃圾进行“四分类”;定人,招募“两网融合”工作者和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做好箱房管理和值守指导;定制度,确定工作例会制度、台账登记制度、数据分析制等八项工作制度。目前,街道42个小区已全部推行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实现覆盖率100%。

  2018年,长宁对全区有垃圾分类条件居住区的907座垃圾箱房实施标准化改造全覆盖,同时完成分类标志标识的更新;对商品房小区、售后公房小区、部队小区、高级公寓别墅等各种类型小区,依据“社情、区情、楼情”,因地制宜制定源头分类措施,大力推进居住区“两网融合一体化”和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建成了约700平方米再生资源分拣场和有害垃圾中转分拣仓库。

  此外,长宁还启动了垃圾分类达人秀活动,广泛征集垃圾分类创意作品,宣传垃圾分类达人先进事迹,达人们成为社区里受尊重、受拥戴的时尚“红人”,从“要我分”变为“我要分”的氛围逐渐形成。

  嘉定:提前完成任务 全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安亭镇赵巷村西高泾村民组地域范围约600亩,有农宅40幢,现居住人员逾350人,外来租住人员约300人,本地居留的村民中大多是老年人,这也给垃圾分类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一是居住人员混杂,难于管理;二是分类意识薄弱,推进困难。

  赵巷村结合实际逐步探索出“1+2+6”的工作模式,“1”即一个核心,强化党建引领作用;“2”即两个抓手,以“安客模式”和村规民约为垃圾分类护航;“6”即六支队伍——村干部、村民组长、租客代表、志愿者、专业保洁人员、共建单位,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共推垃圾分类合力。

  2018年,安亭镇121个小区、36个农村、500多家单位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全覆盖,原来赵巷村西高泾村民组共设置垃圾投放点位5个,每个点位2个垃圾桶,日均产生垃圾8桶左右。实行垃圾分类后,每户村民家中都发放了两分类垃圾桶,在该村民组两个进出口各设置一个投放点,分别配备四分类垃圾桶,供村民投放垃圾,现在,西高泾组的干垃圾比以前降了2桶,湿垃圾增了1桶。

  2018年,通过区镇两级的共同努力,尽管地处上海市郊,嘉定全区依然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提前了一年完成,分类实效明显提升,湿垃圾日均专项收运量从上年度的120吨提升到目前的231吨。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124
收藏
分享